3大錯誤穿法讓發熱衣不保暖!發熱衣產熱原理、材質大公開
發熱衣又不是暖暖包真的會「發熱」嗎?尺寸該怎麼選?運動該穿嗎?事實上,這些問題背後的解答都藏在特殊纖維之中。日媒「weathernews」曾採訪發熱衣開發廠商團隊,指出,發熱衣的特殊纖維能吸附身體表面散發出的水蒸氣,吸附的水分子在移動時便會產熱,達到發熱效果。
日本NHK電視台節目《有吉のお金発見 突撃!カネオくん》則曾邀請到日本服飾廠商「UNIQLO」研發部長中野正海受訪,針對上述發熱衣原理進一步解析,由於發熱衣若無法接觸水蒸氣,就無法順利轉換熱能,因此有3個發熱衣的錯誤穿搭方式:
- 將發熱衣穿在其它衣服外:無法接觸身體吸收水蒸氣。
- 發熱衣尺碼過大:衣物與皮膚之間的空隙大,影響吸收水蒸氣效果。
- 運動時穿:流汗導致過多水分無法被吸收,反而覺得冷。
綜上所述,若覺得發熱衣穿起來不會熱,可先檢查是否將發熱衣穿得貼膚,並且選擇適合的尺寸,避免尺寸過大。此外,若冬天有運動需求,最好還是選擇其它適合運動的保暖衣物較妥。
文化大學紡織工程學系教授王權泉曾受媒體訪問解析發熱衣的常見材質,因天然材質昂貴,市售發熱衣多是人造纖維製品,常見成分包括:
- 嫘縈(Rayon,又稱萊賽爾Lyocell):親膚性佳,吸水性強,但保暖效果提升有限。
- 聚酯纖維(Polyester):具有發熱效果,但導熱係數高,保暖效果相對不彰。
- 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又稱壓克力Acrylic):手感近羊毛,保暖效果優於聚酯纖維。
- 聚丙烯酸酯類纖維(Acrylate):可吸濕發熱,但價位較高。
- 中空纖維(Hollow Fibre):利用纖維孔洞防止熱氣散失,雖可提升保溫效果,但無發熱特性。
發熱衣穿不暖?穿兩層可以嗎?分層疊穿技巧大公開!
輕薄的發熱衣是不少民眾的外出良伴,只要簡單地搭配外衣、外套,便可在微涼的天氣出門不受凍。不過,若天氣真的太冷,覺得發熱衣不夠力怎麼辦?穿兩層發熱衣真的會比較保暖嗎?
為了適應冬天的室內外溫差、也避免身上衣物需要層層穿脫的麻煩,近年來包括日韓與台灣都流行以發熱衣、薄上衣,搭配大衣或羽絨衣的「玉米式」穿法,移住北海道13年的「台灣女子的北海道生活」網紅黃晴渝也曾拍片分享,她自己會在最內層穿上發熱衣,外衣選擇半領或圓領衣物,避免高領過熱,最外層搭配保暖大衣、羽絨衣,就可以在北海道打天下。
日本生活情報站「豆知識」則建議,如果只穿單層發熱衣仍感覺不夠保暖則可以使用分層疊穿的方式搭配,讓人保暖又舒適:
- 第一層:貼身穿著發熱衣。
- 第二層:選擇較大尺寸發熱衣疊穿,打造出「空氣層」。
- 第三層:穿著保暖性高的衣物,如毛衣等。
- 第四層:穿著防風衣物防止暖空氣逸散。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層的功用為打造出「空氣層」,使暖空氣能保留在後續第三、第四層衣物之中。若後續未搭配其他保暖衣物,由於第二層發熱衣無法接觸肌膚,抓住逸散出的水蒸氣而發熱,穿兩層發熱衣沒有意義。
日媒「camp hack」則建議,由於中間層已確保保暖性,最外層(上述的第四層)衣物可追求「防水」(針對雨和雪)、「防風」、「透濕」(讓汗水向外排)等機能,透過聰明的「分層穿搭」技巧,便能舒適地度過寒冬。
發熱衣洗錯竟降低保暖效果!下一頁看發熱衣清洗注意4重點,購買3原則讓自己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