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WHO旗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不到50歲罹癌的早發型癌症有增加傾向。研究團隊發現,包括乳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胃癌、膽管癌、膽囊癌、頭頸癌、腎臟癌、肝癌、胰臟癌、食道癌、攝護腺癌、骨髓癌、甲狀腺癌等14癌症,在44國的癌症登記紀錄中均有增加傾向。
其中,以台灣110年癌症死亡率排序第三的大腸癌為例,美國、澳洲、加拿大、法國、日本均每年增加約2%,英國則約增加3%、韓國等地則約增加5%。哈佛大學病理學教授Shuji Ogino解釋,雖然看似增加不多,但可將癌症年輕化的上升趨勢想像成通貨膨脹,雖然每年只增加2%,然而累積10年、20年就會有巨大變化。
而有趣的是,該研究也發現「出生時間越晚,罹癌的風險也就越高」。舉例來說,1960年代出生的民眾在50歲前,罹癌風險會高於1950年代出生的民眾,而研究團隊預期該趨勢在往後世代也會逐漸攀升,其原因則恐與年輕時接觸的風險因子有關。
年輕罹癌呈現上升趨勢,除了醫學進步外,與生活習慣、飲食大有關係
不過,為什麼年輕人罹患癌症的比例越來越多呢?Shuji Ogino指出,儘管部分癌症(如甲狀腺癌)上升趨勢,有部分原因和醫學進步能更順利地查出癌症有關,然而這並不能完全解釋該趨勢。Shuji Ogino認為,早發型癌症激增還與眾多不健康的風險因子有關,包括輪班工作、睡眠不足、吸菸、喝酒等生活習慣,以及肥胖、不運動、糖尿病、西方飲食愛吃的紅肉與過量糖分以及環境汙染。
而在這之中,飲食可能是民眾最需注重的部分之一。哈佛大學病理學研究員、研究主要作者Tomotaka Ugai指出,在14種呈上升趨勢的癌症類型中,有8種與消化系統有關。人們吃的食物會滋養腸道中微生物,而飲食便會直接影響腸道菌叢組成,最終導致菌叢變化而對疾病風險產生影響。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也曾為文說明,諸多研究指出,致癌機轉與腸道細菌有關,一旦人體腸道中和平共處的正常微生物數量與種類減少,就恐被一些致病性病原菌取代,進而造成很多疾病,其中就包括癌症。
年輕人也要防癌!7點飲食訣竅避免癌症上身,運動、睡眠習慣都要注意
因此,為了避免在身體中累積致癌風險因子,預防癌症更應從年輕開始及早下手。根據關渡醫院衛教資料,平時常吃的加工紅肉、油煎、油炸食物與精緻糕餅、甜點等美味佳餚,皆會大幅增加乳癌、大腸癌機率。而為了預防癌症,平時飲食就有注意要點:
- 每日需有足夠的蔬果:每日攝取5份蔬果、有癌症家族史者可增至7份(4份蔬菜、3 份水果)。透過各類營養素與植化素可阻礙癌病變進行。
- 增加粗糧避免精緻:可用糙米、胚芽米、麥片混和白米食用。
- 健康烹調:少油、少鹽、少糖,料理以水煮、清蒸、滷、涼拌為主。
- 控制紅肉攝取:可以雞、深海魚、海鮮等白肉取代紅肉。
- 多吃新鮮食物:少吃含添加物、
- 避免加工飲料:少喝含糖飲料、節制飲酒。
- 均衡飲食:維持營養均衡。
除了飲食之外,平時的生活習慣也相當重要。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避免年輕罹癌,比起把錢花在增加健檢頻率、進行高階檢查,運動可能更有效益。研究發現,運動可活化人體T細胞,並減少脂肪累積。雖然不代表常運動絕對不會罹癌,然而若無運動保健,癌症恐更早上身。
關渡醫院則建議,每天應運動30分鐘,除了避免肥胖外,也可增加新陳代謝,排除凋零細胞。此外,也應避免熬夜、日夜顛倒,維持正常作息。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癌症病患越來越年輕...7個飲食小改變,癌細胞不把你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