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凸一塊=血太油?4種皮膚異狀,是膽固醇太高的照妖鏡!

217,626 收藏6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膽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然而血脂過高並不會立刻出現病痛症狀,因而更容易被民眾忽略,且近年就連大學生等年輕族群,膽固醇等血脂指標過高的情況也遽增!其實有些肉眼可見的徵兆,就可能在暗示著膽固醇過高的危機,平日就可以從多觀察身上是否有「黃色瘤」開始警覺,加上從飲食、運動等方面改善,讓心血管維持在最佳健康狀態。

根據《CTWANT》報導,台南市立醫院與台大醫院日前都曾在進行大一新生體檢時,發現膽固醇過高是最常見的異常項目之一,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醫師盧泰潤甚至發現有同學身上長了一般只會出現在年長者身上的黃色瘤,遍及部位包括眼皮、手肘、手掌。查看報告,發現他的壞膽固醇更是高達350mg/dL(正常值約為100mg/dL),顯示該同學壞膽固醇超標2倍多,而身上的黃色瘤便是膽固醇沉積的結果。

一般民眾大多認為膽固醇過高等三高現象是「長輩疾病」,事實上早已不只如此。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2017-2020年》,從歷年變遷來看,19歲以上台灣民眾血脂異常盛行率有上升趨勢,甚至就連7~12歲的兒童,也有男生7.0%、女生13.2%的高膽固醇盛行率。

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詹其峰受媒體採訪指出,年輕族群膽固醇超標主因為飲食西化與肥胖。而根據台大體檢報告,有1~2成學生都有過重、肥胖問題。

黃色瘤像丘疹?膽固醇過高為起因,眼皮、四肢、軀幹、手肘、肌腱都要注意



高血脂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因此或許患者多無感,除了健檢外,或許觀察身上皮膚變化,可以及早發現血脂過高警訊,並開始積極控制膽固醇。

奇美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林旻憲曾為文指出,黃色瘤是外觀黃色/橘黃色的良性腫瘤,由吞噬大量油脂的細胞所組成。而根據所長部位不同,也會有不同的特徵:
  • 扁平:黃色瘤最常見型態,常在眼皮,稱「眼瞼黃斑瘤」,偶爾也會長在肩頸、軀幹處。
  • 發疹型:黃色、橘紅色米粒大小顆粒,如同丘疹、痘痘般,好發於四隻外側、軀幹、臀部。
  • 結節型:彈珠般大小,較易出現在手肘、膝關節。
  • 肌腱型:肌腱出現帶狀腫脹,最常出現在腳後跟阿基里斯腱。



恩主公醫院皮膚科主任王綺嫻則曾為文以發疹型黃色瘤解釋,該症因三酸甘油酯過高由血管滲漏進真皮組織,再被巨噬細胞吃進細胞中,導致真皮層沉積所致。而該現象不僅發生在皮膚,若過多脂肪顆粒沉積在微血管等處,就恐提升心血管疾病、胰臟發炎、眼睛視網膜等相關疾病風險。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常敏之則曾受媒體訪問表示,膽固醇「嚴重超標」之人較易發生該現象,而之所以手肘、指尖、膝蓋、腳跟等關節處較易發生,則是因該部位體溫較低,膽固醇隨血液流動時較容易沉積所致。



5人就有1人膽固醇超標!高血脂恐是心血管疾病年輕化關鍵



治療高血脂早已成為全民必須關注的議題,根據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2017-2020年》,18歲以上成人之高血脂盛行率,男性竟高達28.2%、女性則達22.1%,亦即平均5人成人中就有1人有高血脂問題。

成大醫院內科部部主任李貽恒也曾受媒體訪問引述台灣研究指出,台灣心血管疾病年輕患者有上升趨勢,而深究病史發現,心血管疾病年輕化的關鍵就在高血脂。由於55歲以下患者多是家庭經濟來源,一旦心血管疾病發作,不僅影響全家生活並造成重大經濟壓力與損失,更恐喪失寶貴性命。

那麼,血脂究竟該維持多少呢?衛福部建議,18歲以上民眾壞膽固醇之理想值為「<130mg/dL)」及好膽固醇理想之為「>40mg/dL」。而依年齡不同,膽固醇的控制容忍標準也有所不同。康寧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魏承駿曾受媒體訪問給出壞膽固醇控制建議:
  • 18、19歲年輕人,容忍範圍相對高,可達160mg/dL,並透過運動、飲食改善。
  • 中年且有抽菸習慣、高血壓等:<130mg/dL。
  • 糖尿病患者:<100mg/dL
  • 有心臟病、中風史、裝過心臟支架者:70~55mg/dL。

日常5招控血脂,從生活習慣到飲食都要注意



至於控制高血脂的方法,則須從日常生活習慣做起。綜合衛福部與雙和醫院衛教資料,日常有5招有效控制血脂方法:
  • 戒菸:尼古丁會提升三酸甘油酯、降低好膽固醇。
  • 規律有氧運動:規律運動可加速代謝脂肪,改善血脂異常、增加好膽固醇、減少三酸甘油酯
  • 控制體重:肥胖會降低好膽固醇。
  • 定期檢查: 40歲以上民眾,可利用每3年1次免費補助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65歲以上民眾,則可以利用每1年1次免費補助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 善用「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輸入相關健康數據檢測。冠心病高風險者,建議每年定期檢測。而中、低風險者,建議每3年檢測1次。

而若要從飲食控制高血脂,則應少吃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並控制熱量攝取減少三酸甘油酯:
  1. 少吃內臟、蛋黃、魚卵、蟹黃等高膽固醇食物。
  2. 避免油炸、煎炒料理,並適量攝取堅果類、增加膳食纖維攝取。
  3. 控制熱量攝取,避免飲酒、食用精製醣類食物、含糖飲料。
  4. 多攝取鯖魚、秋刀魚等富含omega-3的魚肉。 

參考資料:
  1. 大學生體檢1/膽固醇超標2倍「眼皮還長瘤」 醫驚喊:以前只有老人家才有!
  2.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2017-2020年
  3. 大學生體檢2/膽固醇超標已不妙「尿酸高更母湯」 心肌梗塞風險飆3倍
  4. 看見黃色瘤,小心血太油!
  5. 皮膚科醫生王綺嫻的診間日常
  6. 5個台灣人中就1個血脂超標!年輕人,當心你可能會猝死!
  7. 「脂」要控好,讓「心」快活
  8. 健康主題館/高血脂難察覺 小心血管堵塞
  9. 掌握三大飲食原則 控制三高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血太油看看眼皮就知道!4種皮膚異狀,是膽固醇太高的照妖鏡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