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初期易忽視,放著不管恐潰瘍甚至引發肺栓塞
靜脈曲張又稱「靜脈瘤」,顧名思義是靜脈會像「瘤」般腫脹的疾病。除了腿部會出現該症外,高雄榮總衛教資料指出,也會出現在肛門四周,此時就稱為痔瘡。除了細小靜脈擴張之外,靜脈也會如蜘蛛般呈放射狀浮現,或是腳踝、小腿局部出現靜脈曲張現象。
已治療超過3萬靜脈曲張患者的日本血管外科醫師阿保義久指出,包括輕度症狀,30歲以上的民眾約有62%、70歲以上的民眾約有75%會罹患靜脈曲張,可說是誰都有可能發生的疾病。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醫師鄭吉夫表示,靜脈曲張早期可能僅會從小腿搔癢、酸痛腫脹、沉重、疲勞等感受開始,或許是靜脈曲張初期沒有明顯症狀的緣故,根據健保資料庫,台灣民眾的靜脈曲張就醫率卻相當低。
長庚國際醫療中心靜脈曲專家醫師張學倫受訪指出,約僅有0.53%的民眾就醫,且多是深層靜脈栓塞,腿部腫脹疼痛才來就診。由於已出現併發症,將恐造成永久性的腿部腫脹、疼痛、潰瘍,甚至恐引發肺栓塞。
根據台中榮總衛教資料,肺栓塞是靜脈血栓剝落後,跑入肺動脈而導致肺動脈阻塞所致。不僅恐造成呼吸急促、深呼吸時胸痛加劇、咳嗽、咳血,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急性右心衰竭,因此不可不慎。
而根據長庚醫院與長庚大學的分析,儘管約7成靜脈曲張患者是女性,但男性也不容忽視,因為男性靜脈曲張患者的深層靜脈栓塞風險,將比一般男性高出6.1倍(女性則是高出4.8倍)。
而常見的高風險群除了久站、久坐工作者、曾懷孕者、肥胖者外,阿保義久表示,因年紀漸長導致血管變弱的高齡者也容易患病。
幸好,有辦法能及早預防並改善靜脈曲張,為了讓雙腿的血液能順利流回心臟,支援靜脈的機能相當重要。對於久坐族來說,即便無法站起運動,阿保義久仍建議可以每隔1小時膝蓋上下活動,並晃動雙腳(單腳輪流進行也無妨),一次約30秒即可。
若是有辦法站起身活動的民眾,阿保義久建議可透過「肌肉幫浦」與「呼吸幫浦」等2幫浦體操,來幫助血液流回心臟。若能每天持續,不僅防止靜脈老化,全身的血液流動也會變得更順暢。
肌肉幫浦體操:原地踏步
透過原地踏步的肌肉幫浦體操,可以活動下半身的肌肉,藉由腿部周圍的肌肉壓迫,促使腿部的靜脈血液流回心臟。
只要在站著的狀態原地踏步,膝蓋抬起高度約與鼠蹊部平行。在踏步時,左右手可前後大幅度擺動,約持續2~3分鐘即可。
呼吸幫浦體操:抬肘呼吸
一般民眾可能認為,靜脈曲張問題發生在雙腿,因此只要活動雙腿即可。然而事實上,呼吸運動對改善靜脈曲張也有幫助。阿保義久指出,透過抬肘運動的呼吸幫浦體操,可以幫助腿部上來的靜脈血液回到心臟。一邊抬肘一邊大吸一口氣,可以讓胸膛擴張,同時橫膈膜下降而壓迫經過脊椎的動脈,幫助從腹部上來的靜脈血液流回心臟。
- 兩腳與肩同寬,一邊吸氣一邊將兩肘抬至肩膀高度。
- 吸氣吸到底後,兩臂向前推出,並用力吐氣,重複10次即可。
預防靜脈曲張的呼吸體操:腹式呼吸
除了上述的抬肘運動外,民眾也可以仰躺在地,雙腳與肩同寬,兩手輕輕地放在腹部進行深呼吸。一分鐘呼吸7~8次左右,緩慢地呼吸5分鐘,意識著要讓吐氣變長。習慣後,更可以在吸氣後閉氣5秒,進一步將呼吸減少至一分鐘4~5次,以此來預防靜脈曲張。
(本篇動作示範圖由「 生生優動運動物理治療所(錢畇蘴物理治療師)」協助提供)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腿上血管變「青色蚯蚓」要小心!2招踏步抬手臂維持血管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