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類蹲距坐姿
上半身姿勢和「前傾式坐姿」相同,雙腳以小板凳墊高 10 至 20 公分,使髖關節彎曲,墊高後雙膝必須略高於肚臍高度。
這個姿勢彌補了「前傾式坐姿」的不足,透過把腳墊高使腳部支撐加強且髖關節彎曲,能夠使骨盆底肌肉更容易放鬆,膀胱出口打開得更好。並且這個姿勢也能夠更近一步增加腹部壓力,但卻不像外「全蹲踞坐姿」需要健全的關節活動度和複雜的輔助設備,在日常生活更容易達成。是筆者最建議的方式!
5.「有害」的排尿姿勢 – 半蹲姿
許多人因為擔心廁所馬桶座圈的衛生問題,為了避免直接接觸,會以半蹲或蹲踞的姿勢在狹窄且不穩的馬桶墊上。據國外統計,約有 50~85% 女性在公共廁所會以這種姿勢如廁。但是與全蹲踞不同,這些姿勢會讓骨盆底肌肉非常緊繃,導致膀胱出口無法打開完全,腹部必須要額外出力才能解尿。
研究發現在這個姿勢下解尿,尿流速會減慢 21%、殘留尿液多出 149%。長此以往,可能會導致骨盆底肌失調,且膀胱因無法順利排空導致長期處於高壓狀態而纖維化。最終造成解尿不順、疼痛、尿液淤積、膀胱容量減少、泌尿道感染等問題。
綜合以上分析,筆者認為一般民眾日常生活中的正確排尿姿勢是「前傾式坐姿」。但是如果您有解尿或解便不順的問題,「類蹲踞坐姿」是一個很方便的改善方式;只需要在腳下放個板凳、稍微改變姿勢也許就可以輕鬆改善症狀。當然,如果您被診斷是骨盆底緊繃或者是膀胱無力造成排空不易時,可以嘗試使用全蹲踞坐姿,或許症狀可以進一步得到改善。最需要避免的是不完全的半蹲姿,以免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許多排尿機制失調相關疾病。
本文摘自《尿失禁診治照護全解》/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原水出版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