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活動是對抗癌症及各種疾病的自然良方
平常不管到哪裡,我的習慣是能走樓梯就不搭電梯。有一天我經過臺北車站,特別站在手扶梯和樓梯前觀察,結果發現手扶梯上下都有人,但樓梯卻空無一人。我發現現代多數人是有電梯就不走樓梯的,而且個個都是低頭族。從我在臺北車站看到的畫面,可以想見緊接而來的包括視力、頸椎和肥胖問題,隨後就會接踵而來。
再看下面這幅漫畫,醫師詢問病患平時的運動狀況,但病患平日的運動只有玩手機,這當然是一個笑話,但多少反映現代人的生活型態。長時間看手機、玩手遊,不但傷視力,且會有久坐的情形。
許多研究都顯示,久坐行為與許多癌症的發生有相關性,如肺癌、直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等。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癌症發生與我們的行為是有絕對關係的。臺灣的運動風氣並不興盛,有四分之三的人都體重過重,非常值得重視。
現代人活動不足,造成代謝循環不良,體內毒素無法排出,久積成病。若要保持健康身體,務必讓自己養成身體活動習慣,可參考後面「身體活動三部曲」內容,選擇適合自己的身體活動方式,持之以恆的做,原則上每周最好有 5 次以上的身體活動,每次的身體活動時間達 30 分鐘以上,如此則癌症不上身、疾病自然遠離。切記在身體活動時,一定要在空氣品質良好的情況下執行,否則適得其反。
2011 年發表在《癌症研究近期結果》期刊的研究指出,身體活動可以減少女性 20% ∼ 30% 及男性 20% ∼ 50% 的肺癌風險,且與活動量的多寡呈正相關,意思是說身體活動越多,罹患肺癌的風險越低。2013 年由格畢利刊登在《腫瘤學》醫學雜誌的研究發現,身體活動可以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 22%、乳癌 61%、及攝護腺癌 53% 的發生風險。另外就具體身體活動後的成果,可明顯見到身體活動對常見癌症預後之影響,如每周走路 3 至 5 小時,時速 3 至 4.5 公里,可讓乳癌患者死亡率降低 50%。
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員溫啟邦針對約 40 萬名臺灣民眾所作平均長達約 8 年的研究報告也指出,每天只要輕度休閒性身體活動(例如:走路)15 分鐘(或相當於跑步 5 分鐘),平均壽命可延長 3 年、癌症存活率可增加 11%,此結果刊登在《美國醫學會腫瘤學期刊》。
美國費蒙特大學(University of Vermont)蘇珊博士在 2015 年發表研究結果,在追蹤將近 1 萬 4 千名平均 49 歲居住在都市的男性,發現高強度的身體活動,則可以進一步讓罹患肺癌的風險降低55%、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則減少 44%。即使到了 65 歲不幸罹癌,因為年輕時持續長期身體活動,能使癌症的存活率提升將近 4成(36%)。
活動只針對癌症有效嗎?當然不只!一項針對 88 多萬人 33 項族群所做的配對分析裡,發現活動可以減少 35% 的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率也可以降低 33%,所以只要願意動,健康長壽到老就沒有問題。
本文摘自《心轉,病自癒:五維一心的健康逆齡奇蹟》/蔡松彥(神經科暨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原水出版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