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常見問題,中醫師來幫你
近年來,哺餵母乳對母親及新生兒的好處逐漸受到推崇,媽媽們為了寶寶能夠健康成長,大部分會努力嘗試讓寶寶喝母乳。然而哺餵母乳的過程需要消耗媽媽大量的養份和能量,而或多或少造成母體的耗損。若想要給寶寶營養且足量的奶水,建議哺乳媽咪可以在產後配合中醫調養氣血,有助於通暢乳腺、促進乳汁分泌。
中醫古籍《三因極病證方論》:「產婦有二種乳汁不行,有血少氣弱澀而不行者,有氣血盛而壅閉不行者。虛當補之,盛當疏之。」以下分別就三類問題提出中醫觀點及調理方法:
一、乳汁不足
- 頻繁親餵:不限制寶寶的吸奶時間及次數,只要寶寶想吃就餵。一天至少哺餵8-12次,可約2~3小時哺餵一次,當寶寶吸吮的次數與移出的奶水越多,媽媽的身體會接收到需要更多母乳的指令,乳汁自然會分泌更多。
- 按摩乳房:親餵或擠乳前,以指腹或舒乳棒按壓乳房周圍的穴位(膺窗、乳根、膻中、天谿)20下,再螺旋狀由外向內推按20下,乳腺疏通了,寶寶吸吮較不費力,且乳汁的產量也能夠漸漸上升。
- 藥膳補養:母體的營養流失來不及補充時,容易出現疲倦、頭暈、口乾舌燥等現象,除了飲食當中需攝取富含優質蛋白的湯湯水水之外,也可以透過補養氣血的中藥材幫助乳汁分泌,如黃耆、黨參、紅棗、山藥等。
- 放鬆心情:當情緒焦慮、緊張時,交感神經興奮,正腎上腺素抑制了催產素的分泌,而影響母乳產量。其實只要有做到前述事項,大部分的媽媽都會漸漸發乳,即使前期乳量不足,先讓寶寶喝幾天的配方奶,待有乳汁時,循序漸進地搭配配方奶至全母乳餵食,寶寶也能健康長大,所以媽媽們也不需過於沮喪或擔憂。
二、乳腺阻塞
- 持續親餵:寶寶直接吸吮效果最佳,讓寶寶的下巴對準硬塊方向,吸吮時下巴剛好按摩疏通乳腺,有助緩解乳腺阻塞。擠奶的媽媽則可以先刺激噴乳反射再來擠奶。
- 冷敷患部:用來降低乳房表面溫度及內部張力;冷敷時用水袋、冷毛巾、冷高麗菜即可,避開乳頭敷在有硬塊腫脹的乳房處。
- 調整飲食:母乳質地略為濃稠,若沒有及時移出乳汁,濃稠的乳汁便容易凝結、堵塞乳腺。建議可以多攝取蛋黃、豆漿等含有卵磷脂的食物,補充足量水份,避免油膩食物,都能幫助乳腺暢通。
- 按摩放鬆:當情緒緊張,肩頸僵硬的時候,也容易塞奶,此時可選擇按摩太衝穴、少澤穴、天宗穴等穴位,有助於放鬆身心、疏通乳腺、促進乳汁分泌。 也可以按摩肩頸或是背部沖熱水,達到放鬆的效果。
- 解鬱行氣:肝主疏泄,能夠疏通全身氣血,而「肝經」經過胸部,與泌乳關係密切,如果肝經阻滯、肝氣鬱結,可用益氣養血的湯藥為基礎,加入少許通草、王不留行、路路通等通乳的藥材,使乳腺通暢。
三、退乳
- 減少餵奶:乳汁分泌過多或想退奶的媽媽,可嘗試減少親餵、擠奶頻率,也縮短餵奶的時間。乳房脹滿的時候,乳腺會分泌抑制因子,抑制乳汁分泌,但減少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餵奶次數驟減可能會使乳腺阻塞,產生硬塊與不適感。
- 飲食調整:多補充可以輔助退奶的食物,例如:韭菜、人參、大麥芽、薄荷,或是一些比較涼性的蔬果如:大白菜、白蘿蔔、瓜類、梨子等等。
- 口服藥物:退奶藥 bromocriptine, cabergoline、感冒藥物中常見的 pseudoephedrine可使泌乳量下降、含有雌激素的避孕藥也會抑制泌乳激素,而中藥常用的清熱解毒藥物,藥性寒涼,常用於乳腺炎、肺炎、腸胃炎等疾病,但也容易造成乳量下降,須經由中醫師評估後掌握劑量使用。
總結:媽媽在哺餵母乳過程中,多少會遭遇困難,若想要給寶貝優質且營養的奶水,媽媽本身得要氣血充足。建議可先請教專業中醫師,依個別問題及體質調理、必要時也透過針灸幫助泌乳順暢,讓哺育寶寶的過程更加順利!
參考資料:
- Wilde CJ, Addey CV, Bryson JM, Finch LM, Knight CH, Peaker M. Autocrine regulation of milk secretion. Biochem Soc Symp. 1998;63:81-90. PMID: 9513713.
- 陳鈺萍醫師 (2021)。《生產,本該無傷:順勢生產與阿萍醫師的好孕助產所》。台北市:時報出版。
本文授權自昌盛堂中醫診所,更多中醫養生資訊,請見昌盛堂中醫診所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