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科豐在2020年時,曾於社群寫下發現罹癌的契機與抗癌歷程。2018年前往廈門參加《懸崖》劇組時,開始發現有每日腹痛的困擾,當下雖馬上使用正露丸緩解症狀,然而肛門血便以及不適卻終究找不出原因,沒想到返台檢查後竟被告知已罹大腸癌第四期,並已轉移至肝臟。
朱科豐甚至指出,醫生說若再晚一星期未就醫,就恐狼狽地從嘴巴吐出血便而急診。而雖然術後切除40cm腸道但未用上人工肛門,然而後續化療過程卻仍相當艱辛。
朱科豐表示,由於有一顆3cm的腫瘤與主血管幾乎連在一起,手術相當困難,因此當時只能靠化療將腫瘤縮小。不料藥物打不到10分鐘,就宛如硫酸倒入腹中般暴痛,灼熱與被人用木棍毆打的痛苦相交,是他生平認知最痛的一次,瞬間忍受不住只好在床上狂叫、狂滾、痛不欲生,顯見抗癌過程的艱辛。
抗癌近4年,朱科豐在這段期間也仍持續參與劇組拍攝工作,甚至還在八點檔《一家團圓》拍攝驚險開車特技。而在2022年9月時,他才於社群寫下,足足在醫院將近1個月、加護(病房)半個月,感嘆「我要回家。陪家人」,並附上多張家人的照片與影片。
如今人生告一段落,朱科豐也向朋友們喊話,表示現在要驅車前往下一個地方,雖然這次單程旅行去的地方較遠,但希望還在的朋友多多照顧他的家人。以往在片場最常說的話是「辛苦了」,如今他已不再辛苦,放心!該篇PO文也讓不少好友紛紛留言哀悼。
大腸癌症狀不止血便!腫瘤位置不同產生症狀也不盡相同
「結腸、直腸和肛門癌」為台灣110年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序第三,是相當嚴重的重症。雖然大腸癌最為人所知的症狀就是血便,不過事實上,大腸癌依罹患位置不同,恐有不同的症狀表現。
綜合台中榮總與台北醫院的衛教資料,大腸可分為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肛門等部位,而根據腫瘤位置不同,引起的症狀也大不相同:
- 右側大腸癌:以下消化道出血為主,包括:血便、貧血、腹痛、體重減輕、腹脹等。
- 左側大腸癌:以慢性或急性大腸阻塞為主,包括:排便習慣改變、便秘或腹瀉、大便變細,大便習慣改變、腹痛等。
- 直腸癌:血便(或帶黏液)、大便習慣改變、裡急後重(排便急迫感)、排便不完全感。
- 晚期症狀:除了疲倦、厭食、體重減輕外,具體症狀和轉移部位有關。若出現黃疸、右上腹痛恐表示肝轉移;腹脹則恐由腹水、右側大腸腫塊造成;背痛恐由脊骨或腹主動脈旁淋巴管轉移所致;咳嗽、肋膜積水則恐來自肺部轉移。
大腸癌早期治療5年存活率高!50~74歲免費大腸癌檢查
而根據台南醫院衛教資料,由於大腸癌危險因子包括不健康的飲食型態(高脂肪、高膽固醇、低纖維等)、不運動、肥胖、抽菸與酗酒等,因此若要預防大腸癌,除了平時就要留意飲食健康並且戒菸、酒外,也須讓身體維持在理想體重,並透過運動降低大腸癌風險。
而雖然血便是大腸癌徵兆之一,不過國健署也指出,出現血便症狀先別驚慌,因口腔、胃、腸道、肛門出血皆有機會從糞便排出,甚至痔瘡、肛裂也都可能是便血原因,因此應盡速就亦請醫師診斷即可。
不過,由於大腸癌早期無症狀,因此儘管血便不需過於驚慌,但絕不可輕忽大意。由於50歲以上即是大腸癌的高風險群,國健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篩檢以及早發現大腸癌,若為陽性,則可盡速做大腸鏡確認身體狀況。
綜合台中榮嘉義灣橋分院與台北醫院的衛教資料,根據歐美國家經驗,每1~2年的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
由於大腸直腸癌早期經手術切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五年存活率可達95-100%;若進入第二至三期,五年存活率則僅為分別為60~70%及30~40%;而若已轉移至其他器官,則五年存活率則低於5%,顯見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之重要性。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早早把財產贈與子女,錢到手就棄養、不孝...資深代書教一招,老後自保又節稅
- 金馬影帝楊群88歲膀胱癌逝!膀胱癌患者9成有血尿,醫揪1惡習增7倍膀胱癌風險
- 45歲萊恩雷諾斯意外發現腸癌前兆!4族群建議做大腸鏡及早保命
金馬得主53歲病逝!血便非腸癌唯一徵兆,1招降18%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