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推Podcast!《遇見,預見》邀請民眾大方談論生死、善終權利

87,278 收藏0
前陣子,歷經數年與病魔拚搏,藝人余天的女兒余苑綺癌逝,余天向外界透露不捨女兒離開的心情,但同時也感嘆,余苑綺身體不再因疾病而疼痛,「不必那麼痛苦了」,令大眾感到心疼與不捨。

人生的最後一站,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迴避。然而,該如何好好、安穩地走?其實我們都可以提前替自己規劃並做決定。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說明,「善終」這件事情,可以追溯自1987年,《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的通過,讓民眾對於生命的探討有了開端,死亡並非是一生終結,身上的某一部分藉此可以存活下來,繼續被使用創造人生的價值,進而圓滿生命的意義。2000年台灣通過《安寧緩和條例》,進一步希冀經由完整身心靈關懷與醫療,減輕末期病患的身體疼痛、不適應症及心理壓力。

而於2019 年上路的《病人自主權利法》,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訂定專法,完整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的國家。其中符合下列臨床條件之一,包括:末期病人、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永久植物人狀態、極重度失智、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疾病或情形者,且有預立醫療決定者,在意識昏迷、無法清楚表達時,仍獲法律保護,並得以貫徹其所期待的臨終醫療照護模式。

病主法堪稱台灣醫療史的重要里程碑,同時也提醒大眾「及早」思考生命的大哉問:當生命走到最後一刻,你打算如何迎接?你會做什麼決定?

「核心概念就是回歸生命的價值」,劉越萍司長表示,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訂定,是希望大家預先面對臨終、死亡及醫療的限制,並倡議自主決定。而該如何落實,她認為,怎麼讓大眾願意「早一點且不尷尬的談論」就是關鍵。

Podcast、親子繪本!嶄新方式溝通善終,邀請年輕人關注


東方傳統社會文化的影響,面對自己或至親的死亡很少人可以侃侃而談,多半不知如何開口或覺得忌諱,但這件「人生大事」每個人勢必會遭遇,無法逃避。近年,劉越萍司長積極整合器官捐贈、病人自主及安寧緩和三大生命善終政策的初衷,並以嶄新宣導方式,期盼更多民眾開始關注善終。

「以往,我們在談這個議題時,目標群眾大部分是50~60歲的族群,因為多半已有一些認知。」劉越萍司長坦言,由於生命歷程與經驗的差異,年輕人多半對於相關議題無感,「因為離他們還很遠,並不切身相關。」

本就是相對冷門的善終議題,該如何觸及更多年齡層?政府的配套措施勢必得有所調整,衛福部開始嘗試不同的宣傳管道,開始透過Podcast、親子共讀繪本等方式,推廣理念。

「近幾年,Podcast興起,20、30歲上下的族群是主要受眾」,劉越萍司長認為,透過節目大方且輕鬆地探討,將渲染力擴及到本來可能不曾想過要關心善終議題的年齡層,讓更多人意識到生死並非禁忌,我們都可以不尷尬地討論。

明年,衛福部也打算推出一系列主題為善終的親子共讀繪本,同樣希望能將觀念推廣至更多族群,「不只小朋友,年輕爸媽、幼兒園老師等等族群,在講故事的同時,自己也會有多一層的思考。」

「地方衛生局也跟我們分享他們宣傳的模式」,透過創意發想,對於善終議題的推廣,還有許多不同的路線。劉越萍司長分享,地方衛生局與理財專家合作,到在地宮廟從宣導「生死財產規劃」著手,民眾的接受度就有顯著提高。「財產是大家都很關注的議題,從這個角度切入,漸漸地再帶到病人自主的部分,這就是一個很好讓民眾轉念的做法。」

衛福部也透過與民間NPO團體合作,例如,器捐病主中心辦活動時,也開始嘗試透過徵文徵圖比賽,一部分徵選論文,一部分則利用平易近人、有趣的「哏圖」,希望觸角能夠更加延伸出去。


當善終成為生活常識!談生論死不尷尬

衛生福利部首度以Podcast溝通善終三法,打造全新Podcast節目《遇見,預見》,由知名主持人黃子佼,搭配各大專院校大傳相關系所的學生一起主持、製作,本身有參與錄製的劉越萍司長也分享自身觀察,表示從年輕大學生得到的回饋讓她覺得滿有趣。

學生研究小組事前針對節目善終三法的主題,各自爬梳資料,並詢問身邊親友意見,並於討論中各自闡述想法,而老師也曾帶領學生「模擬簽署」器官捐贈卡,劉越萍司長提及,一開始可能因為還沒有那麼了解,所以覺得只是簽名很簡單,但當嘗試將自己放入情境中思考時,大家幾乎都會開始猶豫。

而透過這樣的過程,開始對於器捐、善終議題有了深刻的意識,也明白要替自己做這個決定並不是容易的事。「藉由討論,這件事情的思考就會開始不一樣,而我們就是希望不僅醫學院的學生才會關注。」

「就是一個科普的概念,希望無論是器捐也好、病人自主也好,善終的相關概念有一天能夠成為大家都有的生活常識。」劉越萍司長表示,當能夠塑造一個心胸開放、不尷尬的社會氛圍,也就愈來愈多不同領域的人都願意開口談,對於善終就能有更多層面及角度的探討。

化阻力為助力!緊密家庭是推動善終的一股力量

提及台灣目前對於談論生死的風氣,劉越萍司長坦言,傳統家庭觀念仍有影響,因此並無想像中開放,但她認為,若是換角度思考,「既然家庭如此緊密,反過來說力量也會很大。」如果能讓善終觀念在家庭中渲染,這個原本多半認為是阻力的弱點,也許能成為優勢。

衛福部在每年的一月、六月及十月,分別配合病人自主、器捐及安寧緩和推出不同的宣導活動,於每年共三次的推廣之下,希冀能夠邀請大眾一同關注善終議題,就有機會讓這扇門打得更開,從不同角度匯集更多秉持相同理念的人。

器官捐贈尊重捐贈者想捐贈的意願,讓台灣人往共好的方向邁進,劉越萍司長說明,某部分人捐出可用的部分,藉此延續其他人的生命,遺愛人間。而病人自主權利法目前對於生命的態度,已從單純生命的延續,轉向尊重病人的意願,劉越萍司長並強調,善終三法的推廣,核心理念是對生命的尊重,「生命要好好地結束。」能平和地畫上圓滿句點,在那一刻來臨前,沒有任何遺憾地說再見,前往下一段旅程。

衛生福利部 廣告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