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慷仁遭虎頭蜂螫「像被踹又被電」!戶外、居家遇虎頭蜂這樣做保平安

13,290 收藏0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演員吳慷仁近日在拍戲休息時突遭虎頭蜂螫傷!吳慷仁5日在臉書貼出一張背部有著大顆腫包的照片,並說明自己因為天氣太熱脫掉上衣,再穿上衣服時「覺得衣服裡面有什麼在跳躍」,接著就突然感覺背部疼痛,「類似突然被某人踹一腳後…接著再用220V的電…電了一下…然後就麻麻…疼疼的…」

而一旁的收音師注意到吳慷仁的狀況,就衝過去叫他別動,「因為它螫完後去了我頭頂…收音師一把掃掉它…」,吳慷仁也表示「幸好只有一隻,不是一家人一起來」,也馬上到醫院報到。



夏末秋初時虎頭蜂螫傷人的新聞時有所聞,上月於墾丁舉辦的越野跑活動,就傳出有參賽者遭虎頭蜂螫傷緊急送醫;去年9月也有劇組在陽明山拍攝時發生蜂螫事件,同月新北市瑞芳三貂嶺瀑布步道亦有民眾遭虎頭蜂螫傷,甚至不幸因過敏性反應造成器官衰竭過世。因此,夏末秋初的季節轉換之時,民眾更應注意戶外活動時如何防範虎頭蜂攻擊。

虎頭蜂半年即可蓋出巨大蜂巢,秋季繁殖數量多 



根據「義窩養蜂場」的資料,全世界共有23種虎頭蜂,台灣就有7種,虎頭蜂可說是台灣常見野外蜂群。

虎頭蜂屬於社會性昆蟲,具有共同防禦的特性。每到秋高氣爽的日子,因為天氣舒服、適宜,不少民眾出外踏青、郊遊,一個不留意,就可能進入虎頭蜂的共同防禦範圍而被虎頭蜂叮,也因此讓不少民眾「聞蜂喪膽」。

林業試驗所福山研究中心主任陸聲山曾撰文指出,虎頭蜂只要花半年多的時間便能建造巨大蜂窩,蜂群中,雄蜂、工蜂、后蜂、雌蜂各司職守,到了秋季蜂群部落開始出現「生殖蜂」,蜂群數量可多達成千上萬隻,達到高峰,也因此更容易出現民眾被蜂螫的意外。

虎頭蜂的毒液溶血強度是一般蜂毒的2倍!



被一般蜜蜂叮咬或許無事或症狀輕微,為什麼被虎頭蜂螫傷會有致死的危機呢?除了容易被蜂群群體攻擊之外,或許和其毒液有所關係。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醫師楊振昌曾受訪指出,虎頭蜂的毒液含有「鹼性蛋白」(basic protein)及「致死蛋白」,前者能直接溶血;後者其酵素會破壞紅血球,溶血強度約是一般蜜蜂毒素2倍,若不慎被螫傷,有可能引起腎臟衰竭、電解質異常(如高血鉀)、貧血、黃疸等,最嚴重甚至致死。

出遊避免香水、髮膠吸引蜂群,若被虎頭蜂攻擊螫傷應立即逃跑並緊急送醫



夏末秋初因其天氣舒適,是民眾喜愛出遊的旺季,然而此時也是虎頭蜂群數量最多,最容易和人類相遇的時節。陽明山管理處呼籲郊遊的民眾,出遊時應避免在身上使使用可能吸引蜂群氣味的產品(如香水、髮膠、化妝品等),並盡量穿著長袖衣褲。

新竹市消防局局長李世恭也受訪提醒民眾,若遇到虎頭蜂攻擊應立即逃跑,千萬不可抱頭倒地裝死,以免成為蜂群攻擊的目標。此外,若有過敏體質,最好隨身攜帶相關藥物,一被螫傷就立即注射,以免過敏休克,並盡速就醫。

居家遇到虎頭蜂窩怎麼辦?



除了在野外與虎頭蜂相遇之外,作為台灣的常見蜂類,虎頭蜂也有可能與你比鄰而居。陸聲山曾為文指出,是否摘除蜂窩可依照虎頭蜂的種類與築窩地點來考量,若是在人造設施附近,的確有必要適當處置以減少螫人的危險。

不過,一般民眾也不必驚慌,一般在公園、住家窗台等最容易發現的「黃腰虎頭蜂」由於性情溫和,且蜂窩要建造到嚇人尺寸前,將有長達數月至半年以上的時間可以觀察發現,因此不僅不須恐慌,也能提供民眾活體觀察的良好教材;新竹縣生態休閒發展協會總幹事劉創盛也曾受訪指出,和虎頭蜂做鄰居未必是件壞事,因為牠的存在,有助於抑制生活中民眾討厭的壞蟲。

不過,若民眾真的不放心,想聯絡單位請人摘除,該向哪個單位聯絡呢?或許不少民眾下意識地想撥打119請消防單位處理,但其實依據我國消防法規定,消防的法定職務僅為預防火災、搶救災害及緊急救護。若民眾想要抓蛇除蜂,則應撥打各地農業單位,或撥各縣市的市民服務電話1999協助處理。

參考資料:
  1. 誤觸蜂窩!南台灣越野賽跑 選手遭虎頭蜂攻擊
  2. 三貂嶺步道2天頻傳蜂螫人 1死1命危2傷全線暫閉
  3. 夏秋為蜂群活動旺季,登山活動小心蜂螫
  4. 台灣常見的虎頭蜂
  5. 認識虎頭蜂及其生態習性
  6. 蜂螫解析/凶狠虎頭蜂 也是綠建築高手
  7. 虎頭蜂窩摘不摘? 專家:與蜂為鄰未必是壞事
  8. 捕蜂抓蛇該找消防單位,還是農政單位?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