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癌症病患根本沒家族史!醫師破解一招保命贏得10倍存活率- 第3頁

31,997 收藏0

別過度依賴同一類食物或保健品



美國有兩位心臟科醫師因為吃魚可以預防心臟病的研究,因而被提名為一九六八年諾貝爾獎候選人。

之所以會研究吃魚和心臟病的關係,是因為他們到阿拉斯加開業時,竟然沒有患者上門求診。多方觀察鑽研之後,發現關鍵是愛斯基摩人大量食用魚類,體內Omega3含量很高,因此證實了Omega3有保護心臟的效用;但是Omega3也抗凝血,很多愛斯基摩人滑冰摔倒,一撞到頭,就很容易因為大量出血死亡。

許多對心臟好的食品、保健品也很容易造成出血情況,像阿司匹靈可預防心臟病,但也抗凝血。很多心臟科和腦血管神經科醫生,為預防病人腦中風,會開阿司匹靈處方,不料反而讓患者面臨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例如企業家溫世仁,據聞他天天吃魚,後來腦溢血導致腦幹出血,很快就離世了。如果不知道這些關聯,萬一病人要開刀,或是突如其來的車禍大量出血,就可能產生致命危險。

許多研究指稱,葡萄酒可以預防心臟病,但是葡萄皮上有一種白藜蘆醇,有抗凝血作用,所以葡萄、蔓越莓、小藍莓等漿果類也會造成血液不凝固;另外,菇類、木耳也有抗凝血作用。

各種食物有益處的同時,不免有些相應的其他效果,所以飲食攝取重點是:好的東西要吃對,不要天天吃同一種東西。

多數醫生都建議:健康飲食,多吃蔬果,少吃紅肉,當然也要注意蔬菜種植所用的農藥和肥料含量,認識蔬果的生產履歷。肥料裡有氨,氨被蔬菜吸收進去變成亞硝酸,為的是促進植物趕快長大,但也會造成致癌物。所以同樣東西食用過多,就是不斷累積毒素,自然會觸發致癌危險因子。

林口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宏銘分享他看門診時常遇到的情況:先生罹患癌症,因此太太嚴格控管先生的飲食。一般人的觀念是,治療癌症時,「吃得營養」是很重要的,但是適量才能讓食物發揮最大效益。如果夫妻為了吃什麼起爭執,甚至一方堅持、一方絕食抗議,免疫力想當然耳不會加強,所以適當、適量、多變化才是讓身體獲得營養的好方法。

除了飲食之外,運動也是增強免疫能力之道;此外,保持心情愉快、適度發洩壓力,「這些都是大方向,千萬不要要求自己或患者一定要做到百分之百,造成心情不愉快,如此一來就本末倒置,免疫力是強不了的。」這是他多年門診的體悟。

別經常觸發危險因子



生活中有哪些被常忽視卻極易觸發的危險因子呢?

從研究數據可以發現, 女性肺癌患者有上升趨勢,追根究柢,油煙是禍首之一。禍首之二可能是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提醒的,熱水澡洗太久。

現代化的自來水為了消毒加入氟,自來水在加熱過程中,促進致癌物三氯甲烷大量合成,使空氣中三氯甲烷濃度提高,致使人體在洗澡時不小心吸入。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就是加過濾器將氯氣濾掉,或者溫水快洗。禍首之三則是空氣汙染。

那麼其他癌症的危險因子呢?其實到處可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只能盡量避免不觸發,沒辦法做到完全隔絕。林口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宏銘說,常常有治療好的病人問他要怎樣避免復發呢?

他的回答很有哲理:「復發的機會就是零跟一百兩端,有復發跟沒復發,不是嗎?」

與其每天擔心煩惱,不如就正常過日,因為 醫生不行也不可能給病患絕對的答案,每個人可以做的就是健康飲食、勤做運動、保持心情愉悅這三大方針。 「做你做得到的事情,不讓癌細胞復發是你沒有辦法掌控的事情,就不要糾結,不要碰觸危險因子的開關,自然而然就能抗癌。」他解釋。

從癌症發生過程反推來看,一旦接觸到致癌物質,癌細胞產生變化而突變時,還需要反覆密集的外來刺激,才會形成惡性腫瘤癌細胞,大部分的時間是不會產生癌症的,除非是先天遺傳性基因突變。

本文摘自《如果不是那一次檢查,我已不在人世:贏得十倍存活率的癌症真相》/林肇堂(消化醫學中心院長)/今周刊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