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學醫學系研究科心臟內科特任副教授原田睦生於日本抗加齡學會演講分析,1965年代至今,雖然長壽民眾增加是非常棒的事,但也隨之產生新的問題。而其中之一便是健康壽命與平均壽命的巨大差距。根據行政院統計,台灣民眾平均壽命為81.3歲,而健康平均餘命(健康壽命)僅有72.4歲,兩者有將近10年的差距。
健康壽命代表民眾身體健康、不需依賴他人的壽命。若是好不容易長壽,然而在人生最後的階段,卻需要看護度過這段期間不健康的時光可就太遺憾了。原田睦生表示,造成該狀況的原因之一便是心臟衰竭等心臟疾病。
心臟衰竭恐反覆惡化,由多種心血管疾病發展而成
原田睦生指出,心臟衰竭是指心臟因疲勞而陷入機能不全的狀態,即使經過治療而恢復至某種程度,之後仍會反覆惡化、恢復,接著漸漸衰弱,變得難以治療。
心臟衰竭並非是單獨出現的疾病,而是與各式各樣的心臟疾患相關,包括心肌梗塞、狹心症、心臟瓣膜疾病、高血壓等,這些疾病在進展的同時引起心臟衰竭的結果。只要心臟持續承受負荷,就可能引起心臟衰竭。比方說,若是高血壓放著不管,持續10年,就可能出現心臟衰竭症狀。
有危險因子也算是心臟衰竭!高血壓、糖尿病…在心臟衰竭前就要預防
因此,在出現心臟衰竭前進行預防措施相當重要。日本2017年修訂「急性、慢性心臟衰竭診療指引」將心臟衰竭進行分類,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還未出現心臟衰竭症狀的階段」也是心臟衰竭的範圍。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蔡聰聰也曾為文指出,心臟衰竭的高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若民眾有上述危險因子有心臟竭的危險,即便尚未發展成心臟衰竭,仍屬於心臟衰竭第一階段(階段A)。
原田睦生強調,在此階段,明明不用服藥、不用檢查,也不用手術,卻白白浪費就太可惜了,民眾此時應透過2飲食守則,盡可能避免提升心臟衰竭風險的食物:
考慮食物組成、減鹽
應一邊考慮平日飲食內容,一邊調整攝取熱量、消耗熱量等進行體重管理,鹽分則應與一天6g(約2400mg鈉含量)為目標。
- 應增加的食物:蔬果、全穀物(糙米、燕麥)、優良蛋白質、植物性油脂
- 應減少的食物:放入砂糖的飲料與食物(包括果汁、甜點)、超加工食品(蛋糕、泡麵、餅乾等)、高鹽分食品(醃漬物等)、酒精、動物性脂肪
君和內科診所則建議可透過胡椒、咖哩粉等不同的調味料,並搭配減少湯汁,多用蒸、燉等方式減少民眾對鹽分的攝取量與依賴。不過,民眾購買胡椒時,也應留意市售的胡椒成分。除了純胡椒外,部分產品為「胡椒鹽」,也會額外添加「鹽」、「調味劑」等其他添加物,若過度使用,則恐影響減鹽效果。
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運動
除了食物以外,運動也是預防心臟疾患非常好的方式。不過,運動並非越激烈越好,綜合原田睦生以及衛福部的衛教資料,可進行以下運動預防:
- 中強度運動(150分鐘/週):快走、騎腳踏車、瑜珈、游泳等。
- 高強度運動(75分鐘/週):跑步、速度快地騎腳踏車、打網球等。
中等強度運動意指運動10分鐘以上,雖能順暢對話,但無法唱歌;高強度運動意指運動10分鐘以上時,無法邊活動邊輕鬆說話。原田睦生認為以跑步為例,每天進行15分鐘,周末2天休息,對預防心臟疾病來說便足夠了。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心臟負荷大的要命警訊!保養心血管少碰2食物、最佳保健運動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