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寶寶不開口說話?各時期語言發展對照表,治療師給父母4個建議

115,332 收藏0
【早安健康/黃冠婷(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劉國正(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校閱】

大隻雞慢啼?當心寶寶是遲語兒



媽媽帶寶寶來門診諮詢,焦慮地說:「2歲的寶寶聽得懂我們在說什麼,跟他說要做什麼也都會做,但要拿東西都用手指,就是不開口說話,也不會叫爸爸媽媽,我家寶寶會不會是語言發展遲緩?但婆婆認為這是大隻雞慢啼,說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等到長大就好了。」




若寶寶的語言理解、認知發展、動作、遊戲及社交互動技巧等,都有跟上同齡孩童的發展,但卻遲遲不開口說話,這樣的寶寶就稱為「遲語兒」。根據衛福部統計,2021年發展遲緩兒童早療服務個案通報量共有2萬6392人,其中語言發展遲緩又佔有最高的比例。兒童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包含了生理因素及環境因素。近年來,3C產品的蓬勃發展也是造成語言遲緩的原因之一,過度使用3C產品容易影響日常生活的語言表達、組織邏輯及思考能力缺乏刺激,甚至導致幼兒認知發展遲緩,建議2歲以下的幼兒盡可能避免使用3C產品。

當孩子一出生,第一個面對的環境就是家庭,主要照顧者的角色相當重要,家長可透過互動陪伴與環境刺激來培養孩子的語言與認知能力,帶領孩子一起探索這個世界。日常生活中,可以經由描述當下的情境,如:「爸爸想要喝水,爸爸拿杯子喝水」;或說出孩子正在玩的遊戲,如:「妹妹在玩車車耶,黃色的車車」,藉由這些方法來進行口語示範;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聲音,例如:火車「嘟嘟嘟」、飛機「咻咻咻」等,讓孩子覺得有趣好玩,去誘發孩子主動模仿及學習。

同時也要適時地為孩子製造溝通動機,如:把孩子想要的玩具或物品,放在他拿不到的地方,或剛好側著身子,裝做沒看到孩子渴望的眼神或激動的手勢,稍微等一下,別馬上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孩子需要「主動」發出聲音來請求大人協助,讓孩子習慣透過「發聲」來表達需求。

當孩子發出聲音,即使不是有意義的字詞,或是與我們發出的聲音不像,我們仍要給孩子正向的回饋,賦予孩子發聲的意義,讓孩子知道這些聲音是有意義的,我們能透過聲音及口語,更有效率地表達自己的需求,讓孩子更願意發聲。

兒童語言發展的黃金期為0~6歲,能早期發現問題並讓孩子接受早期療育,通常能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若您擔心孩子可能有發展上的問題,可參考兒童語言發展里程碑(表一),若孩子未能達到該年齡層里程碑半數以上的能力,建議帶小朋友至復健科門診由醫師進行診斷,了解孩子目前發展的情況,有需要會安排語言治療師進一步評估與治療,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機。


本文授權自長庚醫訊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