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合併高血壓有5類情況!突頭痛、視力模糊...別輕忽子癲前症徵兆!

2,689 收藏0
【早安健康/洪泰和(台北長庚婦產科系主任/基隆長庚婦產部主任)】

慢性高血壓孕婦積極控制血壓可降低子癲前症和早產風險



隨著生育年齡的延後,懷孕合併高血壓狀況的比率日益增加;據估計,有將近5%的孕婦在懷孕期間會合併各種高血壓疾患。而最新的醫學研究顯示,罹患慢性高血壓的孕婦給予積極治療並控制血壓在正常範圍的話,可以降低日後惡化成子癲前症或35週前發生早產的風險。


懷孕合併高血壓疾患的分類

懷孕合併高血壓的情況一般可以分為下列幾類:
  • (1)慢性高血壓:懷孕之前就被診斷有高血壓,或懷孕20週以後才發現有高血壓,而且高血壓在產後12週仍持續存在。
  • (2)妊娠性高血壓:懷孕20週以後才出現高血壓,但是血壓在產後12週內就恢復正常。
  • (3)子癲前症:妊娠性高血壓合併顯著蛋白尿。
  • (4)子癲症:子癲前症合併母體全身性抽搐。
  • (5)慢性高血壓合併子癲前症。

慢性高血壓孕婦的風險

孕婦如果有慢性高血壓,在懷孕期間有較高的風險會出現妊娠糖尿病;血壓惡化成嚴重型高血壓可能導致中風,或發展成子癲前症、甚至是子癲症而危害到母體的心、肺、肝、腎與凝血功能。再者,這類孕婦的胎盤常出現功能不良的情況,導致胎兒生長遲滯;也常因為母體或胎兒狀況惡化,必須提早引產而造成早產。

憂影響胎兒生長,過去多保守給藥控制血壓

過去一些回溯性、觀察型的研究發現,慢性高血壓孕婦如果高血壓情況沒有太嚴重,指收縮壓介於140至16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介於90到110毫米汞柱間(又稱為輕微高血壓),降血壓藥物治療似乎與胎兒過小(指胎兒出生體重低於相對應週數平均體重的第10個百分位以下)的現象有關。推測可能是因為降血壓藥物影響了母體子宮胎盤的血流,導致胎兒生長受阻。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產科醫師在面對慢性高血壓的孕婦時,往往會比較保守地等孕婦的血壓過高時,如收縮壓高於15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高於100毫米汞柱以上,才考慮給予降血壓藥物來控制血壓。


最新臨床試驗發現,積極治療血壓能降低併發症風險

今年4月份的新英格蘭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了一個由美國國家「心臟、肺臟和血液研究所」(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主導、涵蓋2,408位妊娠23週前診斷有慢性高血壓孕婦的多中心、前瞻性臨床試驗。

受試者隨機分為積極治療組或對照組。積極治療組的孕婦是給予降血壓藥物,並且將血壓控制在收縮壓低於14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90毫米汞柱;對照組則是先不給予降血壓藥物治療直到出現嚴重高血壓(收縮壓大於等於16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大於等於105毫米汞柱)時才給予降血壓藥物治療。

結果發現,相對於對照組的孕婦,積極治療組的孕婦有較低的機會發生子癲前症(風險比值0.79),以及因醫療適應症必須在妊娠35週前早產(風險比值0.87)。至於在胎兒過小以及嚴重母體或新生兒併發症的發生率上,兩組孕婦間則是沒有差別。


2022年最新版台灣高血壓處置指引

懷孕合併高血壓疾患,是造成台灣孕產婦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這個大規模的隨機臨床試驗結果,可以作為產科和心臟科醫師在處理慢性高血壓孕婦時的重要依據,希望經由積極控制血壓,來減少母體和胎兒併發症的發生。除了藥物治療外,孕婦在家定時測量血壓,也是良好控制血壓的重要一環。

有高血壓的孕婦如果出現頭痛、視力模糊、呼吸急促、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嚴重疼痛等情況的話,應該儘快就醫診治。


▲高血壓孕婦應該早晚定時在家測量血壓

本文授權自長庚醫訊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