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住院最多後遺症竟是肌力下降!居家運動+4招飲食讓你「肌不可失」

42,579 收藏1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陳俊忠(臺灣健身運動醫學推廣協會理事長)】

肌力下降竟是占比最多的後遺症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研究班2022年4月在京都舉行的日本呼吸器官學會公布的調查結果,感染新冠病毒住院者中,約10%在出院一年後仍可能留有後遺症。觀察約700名感染新冠中等症狀以上、患者出院後的主要症狀,以肌肉力量下降最多(7.4%),其次有呼吸困難4.4%、疲憊感3.5%,嗅覺與味覺異常分別為1.6%與1.0%。此外,曾進行CT檢查的病人中,一年後肺部仍有陰影的人則占5.1%。

出乎意料的是,占後遺症最多數的「肌肉力量下降」,在國內新聞議題討論度極低,幾乎沒有人關注。造成肌肉力量下降的原因,研判除了是病毒感染導致的神經肌肉損傷,更可能因染疫住院,臥床、靜養及後續身體活動量減少所衍生,這種情況在高齡、慢性病人更為顯著。可見疫情期間,無論如何都必須維持足夠的身體活動量,特別是確診住院治療後,更需要盡快適當增加運動量,尤其是症狀中度以上、被轉診到加護病房(ICU)的病人更有迫切需求。

WHO認證的5種居家運動



想要有效體重控制,除了透過調整飲食外,搭配運動也是很重要的。新冠病毒防疫期間,多數人待在家中的時間變多了,盡可能想辦法從事運動、避免久坐少動,才能鍛鍊身體、提升健康、對抗病毒的威脅。現階段不妨考慮居家運動,一方面減少與人接觸、染疫的風險,另一方面也能趁著這段少外出、少聚餐的日子,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附圖為減少身體活動與維持或增加身體活動時,對於疾病控制與健康促進的顯著差異。因為疫情影響強加的身體不活動和久坐行為(靜態生活),可能會導致慢性病人相關數值、心血管風險狀況、體能及心理健康等惡化,連帶造成生活品質下降,相反的,維持基本的身體活動水平有助於減輕這些不利影響。


在家中可以進行的居家運動,除了室內運動器材(如固定式腳踏車、跑步機等)外,還包括徒手健身活動(如健身操、瑜珈、舞蹈、武術、有氧運動等)、徒手肌力訓練(如伏地挺身、仰臥起坐、深蹲等)或使用彈力帶、啞鈴、寶特瓶等簡易工具,在進行訓練時適度負重、提高強度。此外,選擇有節奏感音樂、網路教學影片或線上課程,可以提高專注度與樂趣。

除此之外,病弱需要復健的人,因疫情管制影響,不能到醫院或診所復健,建議可以安排治療師到家中進行居家運動指導,避免身體功能快速下降、自主活動能力流失、健康與生活品質惡化。

4個肌不可失的挑食新攻略



學會規律運動,並搭配肌力訓練外,想要長肌肉的話,一天裡所攝取的總熱量、巨量營養素(即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是關鍵,會運動又會吃,才是長期適用的增肌之道。若是為了減重而刻意節食,反而會減到肌肉、造成肌肉變少,增加肌少症(Sarcopenia)和力弱症(Dynapenia)的風險。

攻略1:巨量營養素缺一不可,50:20:30很好記

每天從飲食中攝取的營養素,以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巨量營養素為主。增肌需要「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來幫助肌肉合成。建議每天的碳水化合物(約每公克產生4大卡的熱量)要吃足攝取總熱量的50%,以穩定提供身體活動、生理運作所需的能量,並搭配20%的蛋白質(約每公克產生4大卡的熱量)和30%的脂肪(約每公克產生9大卡的熱量)。

攻略2:原型食物為主,種類越豐富越營養

每一種食物的營養素含量都不太一樣,種類吃得越多,能攝取的微量營養素(Micronutrients)就越多元。相較於巨量營養素,微量營養素需求少,但能幫助我們維持生理機能、恢復體力、提升運動表現,而且比起貴桑桑的營養補充品,吃原型食物可以說是CP值超高的補充方法!

攻略3:選對優質的蛋白質食物是關鍵

有9種必需胺基酸人體無法自己合成或製造,需要從食物中攝取。運動後不管是想增肌、減脂或減少疲勞,都需要「完全蛋白質」來協助,這是確保肌肉合成、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的關鍵。完全蛋白質大部分來自於動物(如肉、蛋和乳製品),少數來自植物性食物(如大豆、豌豆等)。

攻略4:黃金時機補充蛋白質+碳水化合物

黃金時機多指運動結束後的半小時內。在運動後立即補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比起運動後2小時才補充,身體將碳水化合物化做為肝醣存入肌肉組織的量可達3倍之多,不論是對於體力的恢復和能量的儲存都具有更大的成效,而肌肉蛋白質合成量也會明顯增加。


本文摘自《運動比你想的還輕鬆》/陳俊忠(臺灣健身運動醫學推廣協會理事長)/原水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新冠後遺症肌肉流失!居家運動+4招飲食讓你「肌不可失」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