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空氣紫爆出門運動,猶如慢性自殺
雖然戶外運動親近大自然的機會變多,卻受限於氣候變化不易準確預測,更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產生急劇的變化,尤其常見於山區,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永久性傷害或危及生命安全。
戶外活動另一項不易排除的因素則為空氣品質不佳,依環保署定義的指標,臺灣北部地區每年有15%不健康的天數,中部地區約為46%,南部地區更嚴重,不健康的天數竟超過95%。出門運動前建議先到〈空氣品質監測網〉查看空氣品質指標(AQI),不同等級的戶外活動建議不同。一般來說,紅色等級即對所有人的健康皆可能造成影響,紫色等級就會建議要減少從事戶外活動。
空汙問題在晚上更嚴重。累積整天的交通廢氣、懸浮微粒(PM10)與細懸浮微粒(PM2.5)往地面沉積,加上運動時肺部會進行劇烈呼吸,加重空汙對健康的影響。根據韓國首爾大學醫學院(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分析,發現20 至39 歲族群隨著活動量減少,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等心血管疾病風險會增加。但是如果在空汙環境下運動,每周超過1000 METs-min,相當於3 至6 MET 的健走、慢跑、自由車,每周進行170 至333 分鐘,對心血管反而有不利影響,而且強度越高,風險越高。
也就是說,暴露於高濃度空汙中又過度運動,不僅對健康沒有幫助,還可能是慢性自殺的行為。過去就曾有藝人在錄製節目的過程中猝死,恐怕也與在低溫且空汙嚴重的夜間激烈運動具有關聯性。
室內:更多專業指導下的隱形成本
室內公共健身空間的設置,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普遍投入的解決方案,臺灣各區域也普設運動中心,提供民眾室內運動資源。室內運動器材的發明與健身房的成立,讓民眾可以選擇在室內接受專業的運動指導,但不論是個人教練或團體課程,通常需要額外撥出時間與支付金錢、前往特定場域,為了達到規律運動進而衍生時間成本與財務成本。
此外,密閉的公共健身空間,人流複雜、器材共用,會發生交叉感染風險、室內空氣品質不良、運動器材不適用、使用時間侷限等問題。室內空氣品質不佳不僅會導致疲倦、精力下降、阻礙運動表現、縮短運動持續時間,也可能出現換氣困難的情況。另外,自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國內外已發生多起健身房群聚感染事件,空氣流動差、人群緊密聚集、接觸到不特定的人員等因素,導致發生傳染病群聚感染風險相對較高。
AQI 對健康影響及活動建議
空氣品質/指標AQI:0-50/綠
- 對健康的影響:良好
- 一般民眾活動建議:正常戶外活動
- 敏感性族群活動建議:正常戶外活動
空氣品質/指標AQI:51-100/黃
- 對健康的影響:普通
- 一般民眾活動建議:正常戶外活動
- 敏感性族群活動建議:極特殊敏感族群建議注意可能產生的咳嗽或呼吸急促症狀,但仍可正常戶外活動
空氣品質/指標AQI:101-150/橘
- 對健康的影響:對敏感族群不健康
- 一般民眾活動建議:
- 若有不適,如眼痛、咳嗽或喉嚨痛等,應考慮減少戶外活動
- 學生仍可進行戶外活動,但建議減少長時間劇烈運動
- 敏感性族群活動建議:
- 有心臟、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孩童及老年人,建議減少體力消耗活動及戶外活動,必要外出應配戴口罩
- 氣喘的人可能需要增加使用吸入劑的頻率
空氣品質/指標AQI:151-200/紅
- 對健康的影響:對所有族群不健康
- 一般民眾活動建議:
- 若有不適,如眼痛,咳嗽或喉嚨痛等,應減少體力消耗,特別是減少戶外活動
- 學生應避免長時間劇烈運動,進行戶外活動時應增加休息時間
- 敏感性族群活動建議:
- 有心臟、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孩童及老年人,建議留在室內並減少體力消耗活動,必要外出應配戴口罩
- 氣喘的人可能需要增加使用吸入劑的頻率
空氣品質/指標AQI:201-300/紫
- 對健康的影響:非常不健康
- 一般民眾活動建議:
- 應減少戶外活動
- 學生應立即停止戶外活動,並將課程調整於室內進行
- 敏感性族群活動建議:
- 有心臟、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孩童及老年人,建議留在室內並減少體力消耗活動,必要外出應配戴口罩
- 氣喘的人可能需要增加使用吸入劑的頻率
空氣品質/指標AQI:301-500/褐紅
- 對健康的影響:危害
- 一般民眾活動建議:
- 應避免戶外活動,室內應緊閉門窗,必要外出應配戴口罩等防護用具
- 學生應立即停止戶外活動,並將課程調整於室內進行
- 敏感性族群活動建議:
- 有心臟、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孩童及老年人,建議留在室內並減少體力消耗活動,必要外出應配戴口罩
- 氣喘的人可能需要增加使用吸入劑的頻率
※ 資料參考:環保署網站
本文摘自《運動比你想的還輕鬆》/陳俊忠(臺灣健身運動醫學推廣協會理事長)/原水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