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汗如雨下?出汗部位與時機判斷多汗症!專家止汗呼吸法助改善

19,415 收藏0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天氣好熱!在連日酷暑中滿頭大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不過專家指出,其實流汗可分成3種類型,而除了恐中暑外,多汗症的外在表現也是流汗。來看看該如何自我判斷並緩解吧。

流汗3種類!不只氣溫,吃辣、精神狀態也會導致民眾冷汗連連



一篇由日本世田谷內科神經內科診所院長、醫學博士久手堅司監修的文章指出,流汗可分成3種不同的類型,除了因為吃辣導致腦部誤認為體溫上升,而使頭部、臉部為中心冒汗造成的「味覺性流汗」外,還有以下種類:

溫熱性流汗



炎熱與運動時因體溫上升,為了冷卻身體而流汗。這是自律神經調節體溫的生理機制,為了不讓體溫過度上升,而透過流汗散熱。

精神性流汗



相信不少民眾都曾聽過「嚇出一身冷汗」的說法。這類的出汗是因民眾感到緊張、恐怖、強烈壓力而冒汗,特別是額頭、頸部會大量出汗,是為了冷卻腦部而產生的反應。

此外,相信不少民眾也曾有腋下出汗的經驗,這是稱為「戰或逃反應」的壓力反應,藉由冷卻腋下粗大血管而達到降低體溫的效果。

從流汗部位、流汗方式判斷,是否罹患多汗症或產生中暑徵兆



而在炎熱的夏季,除了因過度吃辣導致汗流浹背之外,透過觀察自身的流汗狀態,也可以盡早判別自己是否有罹患多汗症或中暑風險。

腋下、手掌總是溼答答!壓力大易誘發多汗症,透過嚼口香糖、深呼吸放鬆



「腋下流汗」總是令人十分困擾,不僅不雅觀,還有可能產生狐臭。綜合久手堅司以及台北榮總衛教資料,若是腋下出汗嚴重,則有罹患「多汗症」的可能性。

腋下是汗腺密集的部位,除了因炎熱等溫度影響出汗以及運動流汗外,也容易受情緒影響而出汗,而腋下則是因精神因素導致出汗較多的部位。

此外,或許也有不少民眾會手汗產生困擾,不僅恐不便握手對社交造成影響,還容易弄濕文件、書本,打電腦、彈鋼琴時更可能在鍵盤、琴鍵上留下溼答答的汗痕。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蘇振興為文指出,多汗症是一種超過調節體溫所需,而出汗異常增加的症狀,恐影響心理、情感、社交、工作等,並對生活品質造成負面影響。

除了因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腫瘤、藥物等因素造成的「續發性全身多汗症」,可找出病因避免多汗外,「原發性局部多汗症」的發生原因,恐是交感神經系統過度敏感導致。該症當生活、職場壓力越大,就越容易誘發,除了腋下外,手掌、腳掌、面部、頭皮等局部都可能會過度出汗。

久手堅司表示,由於腋下出汗受壓力、精神因素影響,因此當緊張而使腋下流汗時,放鬆精神相當重要。透過放鬆能將交感神經優勢切換為副交感神經優勢,便能起到抑制腋下出汗的效果。

久手堅司表示,受腋下出汗所苦的民眾可透過嚼口香糖提升交感神經運作,並可透過深呼吸達到放鬆效果,覺得困擾的民眾不妨嘗試看看久手堅司的放鬆方法吧:

坐在椅子上深呼吸
  1. 雙手放在肋骨下方,自然地透過嘴巴吐氣3秒。
  2. 像要將肋骨與橫膈膜往上推般,鼻子緩緩吸氣持續5秒。
  3. 像要將肋骨與橫膈膜向下推般,從嘴吧緩緩吐氣5秒。

小心中暑!汗停不下來、完全不流汗恐是體溫調節失靈



不過,除了多汗症外,若是發現自己在炎熱天氣下產生汗停不下來的狀況,就恐是中暑的徵兆。久手堅司表示,這是因為體溫調節機能已經無法順利運作,熱能積聚在體內、臉部潮紅,出現倦怠、暈眩等症狀,由於體溫調節與自律神經有關,因此自律神經容易混亂的民眾也較容易中暑。建議民眾透過觀看天氣預報,在中暑風險高的日子,盡可能控制戶外活動行程。

除了流汗停不下來外,明明很熱但完全不流汗也是體溫調節機能無法順利運作的徵兆。因此民眾萬萬不可因為不流汗就不關心自身狀況。

若自覺自己出現流汗過多、過少等異常現象,此時或許應盡速補充水分、電解質,避免中暑,並透過各種方式協助降低體溫。台北醫學大學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高偉峰受訪表示,若天氣太熱、體溫無法散出,甚至抑制排汗時,此時可透過電風扇、扇子搧風,透過「熱對流」方式散熱;或透過接觸金屬物品,將身體熱能「傳導」散出。

此外,以可以在中暑患者身上灑水,透過水分蒸發帶走身體溫度,並將冰袋、冰毛巾放在患者腋下,腹股溝等處協助降溫。

參考資料:
  1. 熱中症? 更年期? 多汗症? 「汗」の見分け方と、原因別「汗」への対処法
  2. 多汗症
  3. 【神經外科】淺談手部多汗症(原發性局部多汗症)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流汗大學問!如何判斷為多汗症?專家止汗呼吸法助改善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