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日常表示,他有次打噴嚏後,明顯感到體內有東西「從身體某部位跑出去」,該東西跑至腹股溝後,一開始他也不以為意,認為身體裡的東西應該會自己「跑回去」。
果不其然,睡一覺後該東西真的跑回去了,不過他相當警覺,查了資料後,發現自己罹患的應是「疝氣」,該疾病特點是在外奔波走跳時會腸子會掉出「跑來跑去」,躺下、睡覺時會自動縮回。由於許多工作行程在外,擔心一旦腸道縮不回來,恐造成腸道壞死、腹膜炎等嚴重後果,因此決定盡速治療。
疝氣的誘發因子不只打噴嚏!忽略不管恐惡化為腹膜炎
根據博愛疝氣專科醫院衛教資料,疝氣其實就是肌肉或筋膜破洞、缺損,再加上壓力令器官、組織從該區域擠出所致。
而除了打噴嚏外,導致疝氣的因子眾多,就連身體健壯的健身教練也可能如同英雄日常般罹患疝氣。曾有39歲健身教練因下腹部有時短暫疼痛、有時痛一整天,以為是泌尿道結石而就醫,沒想到經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羅敏誠診斷後,竟是疝氣導致。
羅敏誠受訪表示,肌肉量高且強健與疝氣罹患與否無關,近年門診發現運動教練與健身族群罹患腹股溝疝氣的比率明顯增加,主因是腹壓過大,導致腸道跑到腹股溝環外導致。
除此之外,根據奇美醫院資料,咳嗽、肥胖、懷孕、提重物、長期便秘等因素都屬於誘發因子。
綜合台東醫院與奇美醫院的衛教資料,疝氣在初期時僅會輕微脹痛,而隨著病情進展,恐出現膨出腫塊。久站、負重大、劇烈運動、咳嗽或打噴嚏、便秘等腹壓較大時會明顯凸起,而平躺時則會消失。
儘管疝氣初期可能不會立即對性命造成危害,甚至因平躺會「自行復原」而讓不少民眾掉以輕心,然而卻不可放著不管。綜合羅敏誠及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黃俊銘的受訪資料,不論是什麼部位的疝氣,放置不理就有可能導致臟器卡住,當無法自行復位時,恐造成腸道阻塞,不僅恐出現劇痛、噁心、嘔吐、腸道壞死等狀況,嚴重時還會惡化成腹膜炎,小病恐拖成危及性命的大病。
突出的疝氣與腫瘤腫塊如何分辨?
此外,當民眾自覺身體狀況不對、摸到腫塊時,或許會
誤以為是腫瘤而緊張不已。不過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衛教資料,疝氣的症狀不難辨認。若是腫瘤會一直存在於該處,不過若發現平躺、肚子壓力下降、不用力時腫塊恢復原狀,或是推一下就復位,即可能是疝氣。
疝氣可以自我調養嗎?一定要動手術嗎?術後有什麼特殊注意事項?
博愛疝氣專科醫院指出,若罹患疝氣雖可透過「疝氣帶」把疝氣縛住,然而治標不治本,若取下腸子仍會掉落,增加併發症風險,因此除了外科手術治療外別無方法。
而除了一般外科手術術後注意事項外,綜合奇美醫院以及國泰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戴鋒泉的受訪資料,疝氣手術後不可讓腹部過度用力。不僅6周內不宜進行跑步等讓自己會喘的劇烈運動,3周內也不可提2kg以上重物、用力彎腰等。此外,重訓、打噴嚏太用力等令腹壓壓力增大的行為也應盡可能避免。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