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快、喘不過氣,小心血栓致命危機!醫師籲3種人留意風險

13,595 收藏0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台北慈濟醫院】

長期臥床易血栓 微創溶栓手術及時救命



45歲的林先生因車禍導致顱內出血,至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住院治療,在術後臥床休養期間突感到胸口不適、心搏過速、喘不過氣,診視後發現血氧濃度降低,血壓不穩,經緊急安排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為突發性雙側肺栓塞,併發心因休克。心臟外科徐展陽醫師運用心導管行微創超音波溶栓手術,順利將血栓成功溶解,讓林先生轉危為安。
  
人體下肢的深層靜脈系統負責將血液輸回軀幹、心臟,屬於一套低壓、低速的迴流系統。這套系統不像動脈一樣,有心臟的搏動來擠壓血液,腿部深層靜脈的血液流動主要靠的是肌肉收縮,泵送血液依序順著腿部靜脈至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而來到肺動脈。

徐展陽醫師表示:「當長期臥床患者,或是剛接受開腹、骨科、外傷手術的患者,突然必須臥床休養,一下子腿部肌肉的運動停滯,就是形成深層靜脈血栓的高風險族群。」而腿部靜脈產生的血栓一旦經由循環進入肺動脈,造成肺動脈血流受阻,就會造成肺部氧氣交換失效,若血栓完全阻塞,更會造成急性右心衰竭,心因性休克導致生命危險。

根據美國統計指出,深層靜脈血栓的發病率大約在0.5-1.6%,但在手術後必須短期或長期臥床者,深層靜脈血栓發病率則會升高2-3%,其中大約五成原因是因為臥床、外傷、重大手術或者三個月內曾住院者。因此,臨床上若遇到經歷車禍或者重大手術的患者,或是待產孕婦因胎兒造成腹內壓升高,擠壓下腔靜脈血流,從原本健步如飛突然變成必須臥床平躺的狀態,就要留意腿部深層靜脈血栓的風險。

徐展陽醫師提出:「如果這些黏附在肺動脈的血栓沒有及時處理,甚至會慢慢跟血管內壁合而為一,造成管壁增厚管腔狹窄,肺壓升高,最終演變成不可逆的慢性肺高壓、右心衰竭。目前仍無有效療法可以治療,最終只剩心肺移植一途。」  

血栓的黃金治療期為診斷後兩週內進行介入,而傳統治療方式為注射溶栓藥物與外科開放性取栓手術兩種。但若僅注射抗凝血劑,面對剛接受外科手術後的病人,尚未癒合的傷口可能會造成潛在再出血、顱內出血的風險;而肺栓塞造成生命徵象不穩,則需要緊急開胸手術,將肺動脈切開撈取血塊,侵入性大,風險也高。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近日則全力發展以微創心導管的方式使用特殊的「EKOS導管」,透過超音波高頻震動將血塊震得鬆散,增加反應面積,再透過導管側孔進行專一性的溶栓藥物輸注,使溶栓的成功率與效率大幅提高。心導管治療僅須針孔大的穿刺傷口,術後的生活能更快恢復正常,專一性的溶栓導管更能有效降低出血併發症的機率。林先生在接受導管術後,心肺功能立刻獲得明顯改善,順利出院。後續追蹤電腦斷層也顯示堵塞的肺栓塞血塊已獲得完全溶解。

然而預防血栓最重要的仍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否則血栓仍有可能會再次復發,徐展陽醫師指出:「住院患者要預防深層靜脈栓塞,術後盡早下床、積極走路復健顯得格外重要。」目前台北慈濟醫院醫護團隊皆透過持續教育訓練與衛教,提升醫病雙方對於肺栓塞的警覺,對於術後需要長期臥床的病人給予腿部間歇式充氣加壓,讓腿部肌肉收縮維持血液循環,就如滾石不生苔的道理,踢腿抬腳多行腿部運動,正是維護腿部血管健康的不二法門!
 
▼徐展陽醫師看診照。
 
     
▼左圖為術前電腦斷層顯示雙側大量肺栓塞;右圖為溶栓術後顯示已完全消融。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