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頭部外傷該知道的3件事
意外發生後需密切觀察72小時,若有意識模糊、劇烈嘔吐或肢體無力,必須立刻送醫
- 可能傷害
- 頭部撕裂傷:頭皮、肌肉撕裂
- 若有出血通常需要縫合
- 腦震盪、腦挫傷、顱內出血:
- 需住院觀察或手術治療
- 照護原則
- 安靜休養、頭部墊高
- 每數小時測試清醒度
- 起身動作慢以免頭暈
- 保持排便通暢,勿用力解便
- 避免喝酒、抽菸、刺激性食物
- 暫停安眠鎮靜藥以免誤判病情
- 暫停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以免造成出血
- 危險徵兆
- 2個月內要留意:意識變差、昏睡
- 劇烈頭痛、嘔吐
- 肢體無力、抽搐
- 視力模糊、複視
- 呼吸急促
- 眼眶瘀青
「電腦斷層沒事不能完全放心,回家還需觀察72小時!」
哪些族群好發頭部外傷?
頭部外傷好發於兩個族群,第一個高峰為25 - 35歲年輕人,他們通勤及活動量大,以發生車禍為主。第二個高峰在60歲以上,主要為行動不便的年長者,在家中浴室摔倒。以性別而言,男性為女性的三倍。
如何研判頭部外傷的傷勢?
聽到病人發生跌倒,醫生一定會問:「有沒有撞到頭?」有撞到頭就接著問:「有沒有昏過去?」發生昏迷表示撞擊力道大,產生嚴重併發症的機會也大。急診醫師會視情況安排腦部電腦斷層,確認沒有腦出血才進行傷口縫合。
電腦斷層沒發現出血,就可以放心了嗎?
即便檢查結果沒出血,回家後仍要密切觀察72小時,每隔數小時檢查患者清醒度,留意危險徵兆,大部分腦出血會在撞擊後72小時內發生。延遲性的腦出血,最晚於數周或1- 2個月內仍有可能發生。
頭部外傷除了造成短期傷害,有些續發疾病會在一段時間後表現,例如老年人較常見的慢性硬膜下出血、嚴重頭部外傷後的癲癇或憂鬱症等,須持續注意。
神經外科 廖致翔醫師
[建議科別]急診科、神經外科
關於 居家防跌 該知道的3件事
跌倒的傷害可大可小,最怕髖關節骨折及顱內出血,可能導致無法行走、長期臥床,最嚴重將死亡
- 高風險群
- 大於65歲長者
- 過去一年曾經跌倒
- 貧血、營養不良、虛弱
- 頭暈、意識障礙、步態不穩
- 視聽力障礙、下肢無力
- 當心藥物
- 降血壓藥、攝護腺藥:姿勢性低血壓
- 利尿劑、輕瀉劑:增加夜間如廁
- 鼻水藥、鎮靜安眠藥、嗎啡類止痛藥:頭暈
- 肌肉鬆弛劑:造成肌肉無力
- 預防之道
- 從平躺起身,先坐5分鐘,不頭暈才下床
- 下床扶床欄,先站5分鐘,不頭暈才行走
- 減少障礙物及地面雜物(如電線)
- 調整藥物、床高適當、照明充足
- 浴室設置防滑墊、扶手
- 持助行器或推輪椅行走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只是這寶容易跌倒。」
長者跌倒有多常見?
65歲以上老人中,每6位就有1位曾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跌倒之後,除了會造成疼痛、鈍挫傷、依賴增加及擔心跌倒的心理壓力,最害怕的事件就是骨折。
骨折有什麼嚴重性?
髖部骨折又號稱「老人殺手」,骨折後得住院開刀,數個月內必須臥床休息,家人得請假照顧,也會消耗大量社會及醫療資源。即便痊癒了,肌肉已大量流失,生活品質大打折扣,許多老人就此反覆臥床、住院,終至離世。
家裡哪些地方容易跌倒?
室內跌倒地點前三名:臥室、客廳、浴室。必須減少這些地方的障礙物或雜物(特別是電線),維持照明充足。浴室地板保持乾燥,設置防滑墊或裝扶手。床高度不宜過高或過低,在床上就能開關燈,黑暗中能清楚辨識開關,助行器或拐杖置於床邊,以便隨時拿取。
不管醫院或家裡,我們最擔心老人家跌倒造成的傷害!保持居家安全環境、照明防滑,提供適當的輔具並當心用藥副作用,以降低跌倒風險。
於是白空 超人氣護理師畫家
[建議科別]老年科、家醫科
本文摘自《健康快充卡哇醫》/林于翔(阿毛醫師)(腎臟專科醫師)/時報出版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