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子宮復原要多久?產後「惡露」3種顏色,代表意義大不同

75,202 收藏0
【早安健康/烏烏醫師(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專科醫師、臺大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總醫師)】面對產後生理狀態,給點時間吧!

「媽咪,再用力一次,小孩生出來以後就不痛了喔!」、「生出來就沒事了!」在生產的最後關頭,我們都習慣性這樣鼓勵媽媽,但這句話其實只對了一半,胎兒娩出後,宮縮的痛雖大幅緩解,但不表示真的就完全不痛了!當然也不可能完全沒事。

生產是會有傷口的



生產的撕裂傷,胎頭擠壓產道造成會陰部腫脹,都會使得很多媽媽產後坐立難安,走路時只能腳開開的避免壓迫傷口,而且一走快就有明顯的撕裂感,小便時也有如刀割。如果痔瘡又因生產時腹部用力而掉出,還會產生肛門痛、大便不敢用力等狀況,又以待產時間久的媽媽最為明顯。

也有媽媽表示,減痛分娩效果實在太好了,生的時後都不痛,以為可以「無痛」下莊,結果麻藥退去後,下床才發現傷口如此脹痛,再加上生產出血,因此站都站不穩,著實把她嚇了一跳!所以要提醒,產後第一次下床,一定要有人在身旁,避免因疼痛頭暈而跌倒,伴侶更是要拿出耐心陪伴。因為比起產前,產後的女性因宮縮、傷口疼痛,行動可能更為緩慢,上下樓梯、如廁都需要人協助。

通常這些脹痛不適,在產後前兩天最明顯,24 小時內可冰敷傷口,之後改以溫水坐浴,並以溫開水沖洗傷口,搭配止痛藥、軟便劑、痔瘡藥膏(哺乳皆可使用)。

當然,產婦也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有很多人產後第二天就健步如飛,但我還是要再次強調,每個人對疼痛的耐受性不同,妳不需要為了別人很「耐痛」,就「忍痛」。

至於剖腹產的媽媽雖然會陰沒有傷口,但當術後止痛藥移除,也會明顯感受到腹部傷口拉扯與宮縮痛。建議移動或下床時,可使用束腹帶來避免拉扯傷口;咳嗽、大笑、打噴嚏、如廁腹部用力時,也可再用雙手護著肚子減少晃動產生疼痛。

產後的宮縮與惡露



不管是剖腹產或自然產,除了傷口疼痛外,產後子宮的收縮雖然沒有像生產時那麼痛,但撐成西瓜般大的子宮要縮回拳頭大小,收縮的力道仍然很有感,且又以第二胎更明顯。

尤其是,產後子宮復原的另一項指標,就是「惡露」量的多寡。惡露並非「髒血」,不含任何毒素,而是胎盤剝離後子宮內壁截斷的血管產生的血球組織和子宮內膜。

產後,子宮會慢慢收縮、變小回到骨盆腔,這個收縮的力量一方面可幫助惡露的排出;一方面也可透過收縮,達到止血的效果。因此,觀察惡露排出的量,可間接反映子宮收縮的狀況。

胎盤分娩出來後,醫師通常會使用子宮收縮劑、子宮按摩等來加強宮縮。因為如果惡露排得太慢積在子宮腔內,反而會影響子宮收縮能力,惡性循環下,可能使得胎盤剝離後的出血面無法收縮止血,造成產後大出血。

很多媽媽會注意到出院後,惡露量反而變多,以為自己亂動傷到子宮。其實,隨子宮收縮、內膜血管萎縮的過程,惡露本來就會不斷地製造、排出,當妳的疼痛減輕、活動量變大、站立時間變久,惡露就會順著地心引力流出來;再加上餵奶時,體內泌乳激素升高會促進子宮收縮,除了腹部悶痛,出血量也會相對增加。所以排惡露的狀況會持續到產後6 週,並非一次就排完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這個時期,飲食方面除了要避開明顯會影響子宮收縮的人參之外,其他影響並不大。而想知道惡露或胎盤組織有沒有排乾淨,可利用超音波來判斷,絕對不是量越多越乾淨。一般來說,生產後的3-4 天,惡露呈鮮紅色,有血塊、膜狀組織都很正常;2-3 週後,惡露的顏色慢慢轉成淡粉、咖啡色;約6 週後,惡露就會漸漸停止。

本文摘自《好孕,做自己:從懷孕到生產,烏烏醫師寫給你的快樂孕期指南》/烏烏醫師(婦產科醫師)/高寶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產後傷口脹痛正常嗎?人氣婦科醫師:面對產後生理狀態,給點時間吧!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