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2特徵增膽結石風險!好好吃早餐、2種堅果遠離膽結石

49,010 收藏0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一說到膽結石,曾有經驗的民眾臉恐怕都綠了,不僅疼痛難以忍受,甚至痛至肩膀,還會伴隨噁心、嘔吐等消化道不適症狀。日本專家指出,其實膽結石分成2種類型,而大多數民眾罹患的膽結石恐與日常飲食大有關係。

膽結石大多沒症狀,然而一旦發作卻大幅影響生活品質



膽結石是急診、門診常見的消化道疾病,根據國軍高雄總醫院及台北榮總的衛教資料,約有10%的台灣民眾患有膽結石,雖然大部分(約80%)未必有症狀,但未來5年內產生症狀的機率為10~20%,每年則會有約0.02%產生膽囊癌,因此不可不慎。

日本杏林大學客座教授、佼成醫院外科部長森俊幸表示,膽囊用於儲存肝臟製作的膽汁,而膽汁流通的道路稱為膽管。膽結石則由膽汁中的成分結晶化而成。膽結石之所以造成劇烈疼痛,是因為膽囊收縮時,膽結石卡在狹窄空間所致。

此外,當膽囊內側壓力變高,也會造成上腹部劇烈疼痛,甚至還恐因為膽汁中的成分傷害膽囊與膽管,造成細菌感染引起發炎症狀。而膽汁中所含的膽紅素無法向十二指腸排出,反倒向血液中流出,便會讓皮膚變黃,出現「黃疸」症狀。

此外,根據肝病防止學術基金會的資料,部分患者膽結石疼痛症狀還恐牽連右側肩膀,甚至伴隨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一旦發作起來依般會持續30分鐘以上,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小心日常飲食導致膽固醇過高



綜合森俊幸與員榮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吳文傑的受訪資料,膽結石主要可分為2大類,兩者成因與治療方式大不相同。其一為好發於膽管反覆發炎、溶血疾病患者的膽紅色結石,其二則為膽固醇結石。膽固醇結石的顏色通常為黃白色、白色,主要因膽固醇過高所致,除了家族史外,肥胖、中老年、女性、快速減重皆為好發因子。

森俊幸指出,由於現代民眾飲食西化,膽結石患者壓倒性地以膽固醇結石為多,而日常飲食中特別要注意的便是容易提升膽固醇結石風險的食品。而在眾多食品當中,現代民眾為了方便常食用,含有較多澱粉的泡麵最要注意。

當澱粉過度攝取,肝臟將會升成更多膽固醇,不只流入血液中,也會流入膽汁中,使膽汁內膽固醇濃度提升,更易導致膽固醇結石形成,因此接近白色的膽固醇結石又有「泡麵結石」的稱呼。

膽結石患病因素不只4F!喝酒也會間接導致膽結石



除了膽固醇過高導致結石之外,以往容易罹患膽結石的民眾為「4F」,包括肥胖(Fatty)、40多歲(Forty)、女性(Female)、可生育的(Fecund)民眾,然而森俊幸發現,現在日本罹患膽結石的男性比例漸高,特別是60歲後的男性有罹患膽結石的傾向。

而考量其特徵則與常喝酒有關。雖然酒精並非導致膽結石的「直接原因」,然而「間接因素」不容忽視。因飲酒過量、攝取過多下酒菜,容易導致肥胖、脂肪肝,因此會增加膽汁內的膽固醇,從而引起膽結石。

此外,由於過度飲酒後隔日恐導致宿醉,因此吃不下隔日餐點,導致膽囊收縮次數減少的民眾,也有招致膽結石的可能性。營養師黃曉彤也曾受訪指出,若長時間未進食,膽汁就會無法順利排出,而不斷濃縮導致產生結晶,久而久之便易形成膽結石。

預防膽結石可吃花生、杏仁果!飲食調整與運動不可少



除了盡量少飲酒外,預防膽結石可從調整食物習慣下手。黃曉彤營養師建議,不可不吃早餐,早餐應盡量挑選複合性碳水化合物(地瓜、糙米、燕麥等)及優良蛋白質(豆漿、牛奶、鮪魚等),均衡飲食為佳。

森俊幸則引述一篇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指出,在追蹤約8萬美國女性護理師20年後發現,常吃花生與杏仁果(扁桃仁)的女性,罹患膽結石的人數較少。這或許是因為堅果富含優質脂肪,可促進膽囊收縮的原因。不過,儘管食用花生與杏仁果有預防膽結石的可能,但森俊幸仍提醒民眾不要侷限於預防膽結石,平時應將均衡飲食銘記在心。

國軍高雄總醫院則建議,由於肥胖是膽結石的高危險因子,建議患者平時透過每周5次、每次30分鐘動控制體重,預防膽結石形成。

此外,即便是因膽結石而切除膽囊的民眾也不可掉以輕心。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的衛教資料,即便因膽囊切除使「膽囊結石」無法復發,然而總膽管與肝內膽管仍有產生結石的可能性,因此平時飲食仍續飲清淡飲食為主,以減少負擔。

參考資料:
  1. 酒好きにも多い「胆石」 原因はアルコールと無関係?
  2. 超音波發現膽結石,要拿掉嗎?
  3. 膽結石,一定要開刀嗎?
  4. 膽結石
  5. 年度前廿大疾病衛教:認識膽結石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這樣吃也會間接導致「結石」?飲食2特徵風險大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