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風險指數自評表,你中了幾項?高風險族群該怎麼辦呢?
根據文獻和醫學統計幫大家做了簡單的痛風風險指數自評表,讓大家可以利用3分鐘快速測測看自己是不是高風險族群,左方敘述若符合你的健康狀態或飲食習慣則將對應得分加以累計:
風險計算分數表示:
0-6分=恭喜你屬於低風險族群,請繼續保持良好生活及飲食習慣
7-12分=你被列在中風險族群,建議改變飲食習慣及戒酒
12-24分=你屬於必須小心的高風險族群,建議先安排時間抽血檢測血液尿酸濃度
檢視自己是否為痛風的高風險族群後也不需要太焦慮,先了解尿酸值的重要性,並對平時血液中尿酸濃度有概念後,就可以知道要預防痛風的發生和如何控制,維持良好的尿酸值是首要關鍵,而血液尿酸過高不外乎就是生成過快或代謝過慢。
尿酸生成過快的原因:
高嘌呤飲食、愛好手搖飲料、體重下降過快、嘌呤代謝酵素(HGPRT)缺乏…等
尿酸代謝速度過慢的原因:
尿酸鹽排泄基因異常、腎臟疾病、肥胖、喜好飲酒(尤其是啤酒)、高脂肪飲食…等
雖然控制飲食僅僅只控制了身體1/3的嘌呤來源,而其他的2/3主要還是來自於身體的新陳代謝,不過若不重視飲食調整反而會導致更多代謝紊亂因子(如肥胖、糖尿病…等等)去影響尿酸的排出,加劇了尿酸居高不下的問題。
平時尿酸在正常值但沒有規律飲食,仍可能有痛風發作的風險
即便尿酸值一直都維持在正常範圍內,一但沒有維持規律生活步調和飲食習慣,劇烈減重或攝取過高嘌呤的食物,如紅肉、內臟或飲酒…等等,都可能使身體在短時間內生成過多尿酸,而容易導致急性痛風的發作,所以維持穩定且正常的尿酸值是首要功課。
痛風最害怕的痛風石如何溶解,血液尿酸濃度是關鍵
痛風往往發生在人體末梢部位體溫較低的關節處,最後形成日漸變大的痛風石,而它是最嚴重的痛風症狀,常見在痛風發作病史有3年以上的患者,它雖不像急性痛風關節炎一樣會帶來嚴重疼痛感,但若痛風石累積過大將有可能導致關節變形或內臟器官的永久損害,而若可將血中尿酸值控制在6.8mg/dL以下痛風石則會開始緩慢溶解,但需注意的是若同時服用降尿酸藥物來協助溶解痛風石,可能會導致尿酸結晶溶解時該處尿酸濃度過高,引發白血球攻擊,產生溶晶痛。
秋水仙素雖可減緩急性痛風的疼痛,但它治標不治本
秋水仙素是痛風患者不陌生的急性期使用藥物,但過度服用常會伴隨副作用的產生,而服用了消炎藥物,若無合併服用降尿酸藥物,則會容易忽略了體內過高尿酸的問題,進而導致更多嚴重併發症(糖尿病、高血壓)的出現。
避免高尿酸和痛風的發生,不論年紀的你/妳都應該注意的是
1、理性飲酒
女性每日勿超過1酒精當量;男性每日勿超過2酒精當量
一酒精當量=15g酒精=375cc啤酒
2、以植物性蛋白及乳製品取代紅肉
研究發現適量攝取豆製品及低脂乳品,並不會增加尿酸生成,甚至有些文獻亦提出可降低尿酸生成
3、維持理想體重,減重不過快
維持體重在BMI值24以內,每月減重勿超過2公斤
BMI=目前體重(kg)/身高(m)/身高(m)
4、避免攝取過多含糖飲料
果糖在身體代謝最終會以尿酸型式排出體外,故會增加血液尿酸值。
5、維持尿液pH值
天天五蔬果攝取足夠能促使尿液pH值鹼化,更易讓尿酸由尿液排出,並且同時盡可能減少攝取加工製品,避免尿液過度酸化。
6、補充高抗氧化營養素
許多具抗氧化營養素可降低體內周邊發炎反應,如兒茶素、綠茶多酚、山桑子、維生素C、Omega-3…等等,都建議可適量攝取。
7、攝取足量水分
建議至少攝取30~35ml/每公斤體重的水分,尤其夏、冬天更易使水分流失,水分可達35ml/公斤體重尤佳。
文章作者:高紹庭營養師
專長:慢性病營養教育推廣、產後護理飲食
參考資料:
- 黃春明,台中市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內科部免疫風濕過敏科,痛風與高尿酸血症之全球流行病學
- 秀傳醫療體系檢驗科,痛風(Gout)
- Johns Hopkins Arthritis Center, Treatment of Gout
- 新北市藥師公會, 新降尿酸藥物不過敏,痛風石可消
- Messina, M., Messina, V. L., & Chan, P. (2011). Soyfoods, hyperuricemia and gout: a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ic and clinical data.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3), 347–358.
[6]Juraschek, S. P., Miller, E. R., 3rd, & Gelber, A. C. (2013). Body mass index, obesity, and prevalent gout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88-1994 and 2007-2010. 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65(1), 127–132. https://doi.org/10.1002/acr.2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