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的解毒作用
分解食物後產生的老廢物質,有時候會對人體有害。針對有害物質的「解毒」,也是肝臟的重要功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老廢物質,就是氮的代謝物氨。不僅人類,對所有的動物而言,氨都是有毒物質。可是分解蛋白質(胺基酸)作為能量來源,無論如何一定都會產生氨,所以必須將氨轉變成無害的型態,然後排出體外。
肝臟可以將氨轉換成無害的尿素,這種機制稱為「尿素循環」,是牽涉到好幾種酵素的化學反應。氨轉化為尿素之後,可以變成尿液的一部分,安全地排出。
因肝硬化等嚴重的肝臟疾病造成肝臟功能低下時,就會讓體內累積過多的氨。血液中的氨增加,就會使容易受傷的腦部陷入昏睡狀態,稱之為「肝性腦病變」。先天性尿素循環異常的疾病統稱為「尿素循環代謝異常症」,是罕見疾病之一。罹患此疾會讓體內累積過多的氨,造成昏迷、痙孿、發展障礙等各種問題。
知道此一疾病的成因,就能了解肝臟的「氨解毒」功能有多重要。動物以蛋白質為能量來源,就必須有氨的處理系統。棲息於水中的魚類大多是把氨直接排出體外,因為氨極易溶於水,可以擴散在周遭大量的水中。另一方面,陸生動物就必須在體內將氨轉化為毒性較低的型態。所以哺乳類具備將氨轉化為尿素;而鳥類、爬蟲類大多是將氨轉化為尿酸的機制。
尿酸也是氮化合物的一種,是很難溶於水的型態。不同於溶於水排泄掉的尿素,排泄尿酸不需要水分,可以用固體(結晶)的方式排出體外(排便)。對於生存環境缺乏水分的動物來說,尿酸的方式較為有利,像為了飛翔需要身體輕盈的鳥類,不需要水分更是最大優點。
為什麼會有黃疸?
你應該聽過,肝臟不好的人會有黃疸的說法。所謂的黃疸,會出現皮膚表面或是結膜變黃的現象,是因為血液中膽紅素過多所引起。那麼什麼時候血液中的膽紅素會增加?其實只要利用本書到目前為止所寫的知識,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膽紅素是老化的紅血球的代謝物,含有膽汁成分。健康的人膽紅素會從肝臟排出,透過膽管流到十二指腸,最後變成糞便,就如同前面篇章所介紹。但是出現肝臟機能障礙會怎麼樣?肝臟無法順利排出膽紅素,會停滯在肝臟裡,過多的膽紅素從血液中溢出,就引起黃疸。
當然黃疸也有因為肝臟以外的疾病所引起。例如肝臟很正常,但膽紅素的通路膽管阻塞,造成膽紅素無法排出,也會導致黃疸。
另外,因為血液相關疾病,紅血球被大量破壞,造成膽紅素增多,超過肝臟能處理的量,結果過多的膽紅素就流到血液中造成黃疸,統稱為「溶血性貧血」。引發黃疸的疾病雖然很多,但成因卻很簡單。只要能了解內臟的功能,致病的理由就自然顯而易見了。
本文摘自《了不起的人體》/山本健人(日本京都大學醫學博士、消化器官外科與感染症專科醫師)/如何出版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