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染疫不是復原就沒事!心肺受損、低血壓6大後遺症多留心

33,722 收藏0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台灣復健醫學會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 主治醫師、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媒體長 陳渝仁醫師】相較於成人,感染新冠肺炎的兒童青少年通常病程較短、症狀較輕微,因為新冠肺炎住院或死亡的比例也較低。據全球統計,每100萬染疫的兒童青少年,因新冠肺炎而死亡的有1.7人。儘管兒童青少年因感染新冠肺炎而死亡的比例很低,然而留下後遺症的比例不低。由兒童復健科醫師評估、兒童治療團隊及早介入,才能讓孩子從新冠肺炎康復,並且遠離新冠後遺症。

感染新冠肺炎的孩子,不是復原就沒事



孩子感染新冠肺炎後可能的長期後遺症包括兩大類: 多系統發炎反應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及 長新冠(Long COVID):

多系統發炎反應症候群很罕見,截至2022年初,統計全球文獻報告不過783個病例。通常發生在孩子染疫後2 ~ 6週,原因是免疫系統失控,攻擊身體正常組織,可能造成心肺、腸胃道、皮膚等系統的失調,一旦發生多是重症。

另一個則是比較常見的新冠後遺症 – 長新冠,也就是接下來討論的重點。根據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ICE)的定義,長新冠指感染後4 ~ 12週仍有症狀的新冠肺炎康復者。參照各國文獻,兒童長新冠的比例約在4 ~ 66%。據近期的歐洲研究統計,近70%自新冠肺炎康復的孩子,在10週後依然有後遺症,而50%的孩子有超過2個後遺症症狀。因此孩子從新冠肺炎復原後,並不是就完全沒事。

孩子新冠後遺症(長新冠)有哪些症狀?



長新冠的機制尚未完全明朗,可能的原因包括慢性組織損傷、體內潛藏的新冠病毒及免疫系統失調造成的慢性發炎。

據2022年5月的研究統計,兒童青少年新冠後遺症的最常見症狀是 慢性疲憊、腦霧、肌肉酸痛及姿勢性低血壓及心肺功能受損。可能單獨出現也可能合併發生,表現不一而足。以下是常見的兒童青少年新冠後遺症:
  • 慢性疲憊:疲憊是成人及兒童青少年都很常見的新冠後遺症,據統計87%的孩子從新冠肺炎康復後有慢性疲憊的問題,可能跟中樞神經系統失調,神經肌肉連結不佳有關,部分研究認為跟疫情期間的就學中斷、刺激減少有關。
  • 腦霧:思考變慢、記憶變差、注意力不集中。部分研究推論可能跟神經系統的慢性發炎有關。
  • 肌肉酸痛
  • 睡眠障礙
  • 心肺疾患:姿勢性低血壓(姿勢改變時,例如由坐到站,血壓降低、心跳加快)、咳嗽、喘、心肺耐力不足。
  • 腸胃系統:腹痛、噁心、嘔吐。





兒童復健科醫師能為孩子新冠後遺症做什麼?



儘管多數孩子可以從新冠肺炎的感染中康復,但若留下後遺症,可能對孩子的發展造成影響。此外染疫期間的親子雙方都累積壓力、加上疫情期間改變的社交狀況,都可能對孩子的認知、情緒、身心健康等造成影響,對孩子的發展有不良影響。

美國極富盛名的約翰·霍普金斯醫院(The Johns Hopkins Hospital)提出一個陪孩子及家長安心度過新冠後遺症的模式。由兒童復健科醫師評估孩子的新冠後遺症,包括身體、心理,認知注意力、情緒等各個面向,全面評估孩子發展,並且協調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心理治療及心肺復健等專業。舉例來說,  對於懷疑心肺功能缺損的孩子,心肺評估會包括心肺耐力、自覺疲累度及活動後的疲累度等面向,復健部分則從日常所需、不引起症狀的有氧運動開始,依孩子狀況增加強度及時間,再逐漸加上肌力訓練,以期回復正常生活。復健專業團隊共同陪伴父母及孩子度過新冠後遺症的陰霾。

正值台灣越來越多兒童青少年感染新冠肺炎的當下,未來可能有越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受新冠後遺症所苦,美國的整合兒童復健模式值得我們參考。可行的模式是讓孩子接受跨專業的評估與介入,全面評估身體、心理、行為、認知等面向,讓孩子及家長了解新冠後遺症對孩子的真實影響,一同面對孩子的身心後遺症,包括慢性疲憊及專注力等問題,給予適當的治療,陪伴孩子逐漸回到正常的家庭及校園生活。

結語

儘管感染新冠肺炎的兒童青少年通常病程較短、症狀較輕微,但留下新冠後遺症的比例不低。兒童青少年正值成長發育的年紀,新冠後遺症對孩子的身心、認知、情緒等面向都可能帶來影響,若孩子有新冠後遺症的疑慮,宜早期由兒童復健科醫師評估,若有需要則早期介入,讓孩子不受新冠所苦,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參考資料:
  1. Roge, I.; Smane, L.; Kivite-Urtane, A.; Pucuka, Z.; Racko, I.; Klavina, L.; Pavare, J. Comparison of Persistent symptoms after COVID-19 and other non-SARS-CoV-2 infections in children. Front. Pediatr. 2021, 9, 752385.
  2. Izquierdo-Pujol J, Moron-Lopez S, Dalmau J, Gonzalez-Aumatell A, Carreras-Abad C, Mendez M, Rodrigo C, Martinez-Picado J. Post COVID-19 Condi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 Emerging Problem. Front Pediatr. 2022 May 11
  3. raújo LA, Veloso CF, Souza MC, Azevedo JMC, Tarro G.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chil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J Pediatr (Rio J). 2021 Jul-Aug;97(4):369-377
  4. Morrow AK, Ng R, Vargas G, Jashar DT, Henning E, Stinson N, Malone LA. Postacute/Long COVID in Pediatrics: Development of a Multidisciplinary Rehabilitation Clinic and Preliminary Case Series.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21 Dec 1;100(12):1140-1147
  5. Borch L, Holm M, Knudsen M, Ellermann-Eriksen S, Hagstroem S. Long COVID symptoms and duration in SARS-CoV-2 positive children –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Eur J Pediatr. 2022 Apr;181(4):1597-1607.

本文獲得「 台灣復健醫學會」授權刊載。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