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氣短小心身體濕氣太重!中醫推薦3個養心穴道打敗心血管疾病

65,474 收藏1
中醫認為,如果心絞痛的發作頻率,與天氣的相關性越高,越需要積極處理體內濕濁瘀積的現象。濕,最能阻礙身體中氣的運行,只要體內水分代謝異常,就容易引起濕濁瘀積。

彭溫雅中醫師於其著作《彭溫雅醫師的濕氣調理全書:排濕從養氣開始》指出,人體內濕度若太高,濕濁瘀積在胸口,甚至心臟部位,導致胸中的陽氣無法舒展,身體一樣會感覺胸悶氣短,而這樣的現象在陰雨天時,外界的濕氣重,也會加重身體濕氣,更難排出。

想要緩解心臟不適,同時更保養血管,中醫師推薦三大穴位:包括膻中穴、少府穴以及神門穴等。每次可按壓五秒、每回二十次,每天數回,平時按壓可緩解心臟不適症狀。然而,若仍有持續的疼痛問題,建議先至西醫確認無其他狀況後,視情況加強按摩頻率。

緩解心臟不適穴位



  1. 膻中:位於胸部正中線第四肋間處,約當兩乳頭之間。具補氣、活血、通絡、開胸的效果。​

  2. 少府:位於手掌第四、五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所到之處。經常按摩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3. 神門:掌心朝向自己時,在小指延伸到手腕關節的橫紋處,有個骨頭之間的凹陷處。神門穴是心的原穴,屬於手少陰心經,具有滋陰降火、養心安神的作用。​

【早安健康.圖解健康】點我看更多精采圖解!

參考資料:
  1. 身體濕氣重,胸悶氣短又耳鳴!中醫3穴道補血養氣強免疫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