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怎麼吃才能腰不痠、人不老?3階段調養去瘀、養血、補肝腎

13,752 收藏0
【早安健康/賴睿昕中醫師】所謂的坐月子,指的是產後一個月的身體調理時間。傳統中醫認為,生完小孩以後產婦氣血虧虛,此時需好好調養身體,否則不僅外邪容易侵犯,還容易留下日後的一些病根。因此,在這時期循序漸進的調理,對於歷經生育這般大規模變化的身體而言,可是非常重要的。

坐月子可分做三大階段來看,分別是去瘀生新期、補養氣血期以及補養肝腎期。


去瘀生新期:排出惡露有助於產生新血

初期主要是幫助惡露的排出,才能有助於新血的產生。若惡露未排盡就開始進補,會使體內產生壅滯的情況,甚至會導致腹痛發生。在此時期中醫常選用的方劑為生化湯,生化湯的作用為促進子宮收縮及乳汁分泌,每個人需服用的天數不盡相同,像是自然產產婦建議產後第3天後可服用5-7天,倘若西醫師同時有開立子宮收縮藥物的話,則需減量服用;剖腹產的產婦則是需等排氣後再開始服用為佳,由於剖腹產的過程中醫師也會將部分血塊清除,因此大約喝3-5天即可。

上述天數僅供參考,詳細情形還是要看每人惡露的排出情況去做調整,如果惡露黏稠且味臭,或是處於感冒發燒的階段,則不適合服用生化湯。


補養氣血期:補足生產所消耗的氣血

待惡露排盡過後,則進入中期的補養氣血,為期10天左右。此期的目的主要是補足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氣血,由於產後的脾胃功能會較差,因此不可吃太滋膩,免得消化不良。臨床常選用八珍湯搭配健脾理氣的藥物去做調理,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消除產後的疲勞感,也能夠調整身體的水液分布,減輕產後水腫的情形。氣血重新補足以後,較不容易受外邪侵擾,就比較不會有血虛或是外感頭痛的問題發生,而且乳汁生化才會有來源,同時可以處理乳汁分泌不足的問題。

補養肝腎期:補肝血充腎氣,避免腰痠掉髮

後期則以補益肝腎為主,為期10-20天左右,無論是自然產或是剖腹產的產婦,都可能會有產後腰痠的不適感。中醫古籍提到「肝主筋、腎主骨」,產後肝腎之氣較為虧虛,容易導致腰痠或是骨節痠痛。此外,由於「腎之華在髮」,大多產婦也會有產後掉髮的困擾,如果要避免這些問題,補肝血、充腎氣的調理就相當重要了。在這時候可服用十全大補湯加減牛膝、續斷,另外像是黑豆杜仲茶也可以在這個時期服用,同時搭配一些經絡伸展,除了能緩解身體痠痛以外,還可減少產後嚴重掉髮,對於有意再生產的婦女也能夠培養日後良好的孕育環境。

在進行上述三個時期調養的同時,也要注意是否有肝氣鬱結的情況,若肝氣鬱結則可能會出現所謂的產後憂鬱、失眠、或是明明有乳汁卻難以排出、進而阻塞發炎的鬱而化火情況。新生命的誕生是件喜悅的事情,然而對於產婦的身體及生活都會出現很大的變動,可能一時難以適應,便可能會造成情緒上波動,也就是肝氣失調,若不處理這部分僅一味進補,不但功效折扣,還可能火上加油,使得媽媽們出現煩躁、便祕等火氣大的情形。

月子做的好,老的也比較慢



一般的食補方面其實不用吃的太溫燥,現代人營養大多充足,建議以均衡攝取就好,尤其蔬菜水果不能少,以及適當的飲水量,保持體內陰液的充足,有助於充盈乳汁,也能減少便祕的困擾。清洗方面尤其是剖腹產產婦則建議產後前七天以擦澡為主,除了是擔心產後的傷口發炎以外,也要避免受風受寒。避免用涼水洗滌頭身,盥洗後也需盡快吹頭髮、擦乾身體,以免頭項及關節受寒。

不只是冬天生產的產婦需要小心受寒,夏天生產的產婦也要注意冷氣房的溫度,避開風直吹身體或是頭部,維持空氣流通,不需要刻意忍受炎熱,把自己包的密不透風,免得過於悶熱反而會有濕疹皮膚癢等情況,甚至中暑。產婦不要長時間搬重物,由於產後子宮韌帶會較鬆弛,若尚未回復的情況下持續搬重物,可能會導致日後子宮脫垂的情況發生。

產婦的脾胃功能往往較差,特別是在分娩後的半個月之內,更需受到保護。如果這時吃過於溫補油膩的食物,則容易使其脾胃運化功能受損,引起消化不良,吸收不良,因此應吃些清淡而又能健胃的食品,如豆腐、薏仁粥、玉米粥、紅棗薏仁粥、瘦豬肉湯、蒸蛋等。

分娩後,產婦面臨子宮復原,逐漸消除惡露,生殖道復原及整個體質的復原等問題。為此其飲食應當於營養,具有足夠熱量(每天需3,000卡熱量以上),產婦宜吃高蛋白的母雞湯、蒸蛋、豆腐製品、鯽魚、黃豆、小麥製品等。

產後藥膳多以藥粥和藥肉膳為主。粥中有稠厚米汁,食後可以實胃氣、補脾氣,粥油實毛竅。藥肉粥,血肉有情之品,可填精補血,十分適合產婦身體復原食用。月子做的好,老的也比較慢,產後坐月子是改變女性朋友改變體質的一個非常重要契機,請各位女性朋友一定要好好把握。

作者簡介:賴睿昕中醫師,現任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經歷包含三重保安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台灣中醫家庭醫學專科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師、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醫師。 【翰鳴堂/睿鳴堂中醫醫療體系】臉書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