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追求財富為人生目標,容易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
比利時《老人》雜誌曾經針對數千名六十歲以上的人們開展主題為「你最後悔什麼?」的意見調查。排名結果顯示:
- 排序第一,72%的人們後悔年輕時不夠努力,以致事業無成;
- 排序第二,67%的人們後悔選錯職業,沒有從事與自己天賦相符的職業;
- 排序第三,63%的人們後悔對子女教育不夠或方法不當;
- 排序第四,58%的人們後悔沒有重視健康;
- 排序第五,56%的人們後悔對伴侶不夠忠誠;
- 排序第六,47%的人們後悔對雙親不夠盡孝;
- 排序第七,41%的人們後悔錯選婚姻對象,男娶錯妻、女嫁錯郎;
- 排序第八,36%的人們後悔沒有去環遊世界;
- 排序第九,32%的人們後悔一生活得過於平淡;
- 排序第十,11%的人們後悔沒有賺到更多的錢。
這項調查最出乎意料的是:年輕力壯時,多數人最在意的金錢收入,並不是年老時最容易感到後悔的項目。我們好像在森林裡迷了路般,汲汲營營,忙碌地找紅蘿蔔、匆促地追小白兔,繞了一大圈才知道:那不是最重要的目標。
以追求財富為目標,很容易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編輯推薦: 存到2千萬元,為何還不算財富自由?她悟出5則勸世語錄…43歲不買房也恣意退休!)
人活著,究竟要追求什麼呢?也許,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目標,項目也不只一個,但總有個先後順序,在時間、能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根據天賦的條件、後天的努力,可以有個取捨。
無論你判斷的標準是什麼,至少要先說服自己,之後若能跟父母家人溝通清楚,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誤解與衝突,專心致力於目標的追求、理想的實踐。這也就是「做自己」的起始意義。
要活得自在,必須先平衡內在
然而,每個人最難擺平的,其實是自己。
舉例來說,有關金錢價值觀。「錢,不是萬能。」「沒有錢,萬萬不能。」這兩句話常被聰明風趣的人,刻意銜接在一起,變成「錢,不是萬能;沒有錢,萬萬不能。」但其實這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價值選擇,如果你的人生觀是「錢,不是萬能;沒有錢,萬萬不能。」你就會每天陷入無止境的掙扎中,因為那是很對立的內在矛盾。每次決定,都會讓你更矛盾、更掙扎。
我常在以財富為主題的演講中問聽眾:如果要在「錢,不是萬能。」和「沒有錢,萬萬不能。」這兩個選項中,選擇一個最接近你人生價值觀的想法,你的答案是什麼?聽眾立刻陷入難以抉擇的沉思中。
如果可以確立「錢,不是萬能。」的價值觀,就不會把錢看得太重,選擇就業的工作、感情的對象,會以內心真正的喜悅與快樂為最優先的標準。
倘若你不變的信念就是「沒有錢,萬萬不能。」那就要抱持為了賺更多金錢,而對其他追求有所犧牲的心理準備。不要抱怨每天加班、沒時間休閒。同時,也要設定你可以犧牲到哪裡的底線,才不會為了多賺一點錢,最後犧牲身體健康、家人相處、感情經營,甚至道德良知。(編輯推薦: 張鳳書照顧大腸癌父親的5個啟示:家人同心、日子開心、癌症可以是慢性病)
處處懂得付出;時時願意放下
人生中每一天的修行,就是要找到自己活著的意義與使命。讓內在的價值觀協調一致,沒有衝突,這是一項從心開始的幸福練習,可以時時保持身心靈的平衡。上述金錢價值觀,只是一個很典型的舉例,若是以工作觀、感情觀、道德觀……綜合起來看,就可以彙整為人生觀。要讓自己過得幸福,也要幫助別人得到幸福。
隨著智慧的增長,當你每個角度的考量與取捨,都能找到和諧、安定的平衡點,形塑自己穩健的風格,無論面臨什麼局勢,都知道自己是處於「覺察當下」的狀態,而且能夠以「自性皆空」提醒自己,所有努力並非只是為著自身的利益,還把別人的需要也放在心懷,處處懂得付出、時時願意放下。
當眾生的煩惱與菩薩的智慧,已無分別,不再存有「只要智慧,不要煩惱」的念頭,就真的能夠共持共修,一起到達彼岸了。
本文摘自《先放手,再放心:我從《心經》學到的人生智慧》/吳若權(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悅知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