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煩惱或擔心的事情時,一直鑽牛角尖往負面的方向想,而無法專注於眼前的學業或工作,這對壓力大的現代人來說稀鬆平常。
別以為只是短暫的低潮,這時你的自律神經或許已經失衡,長期下來不只有憂鬱的傾向,身體狀況也會每況愈下。
《自律神経を整える 「あきらめる」健康法》(暫譯:整頓自律神經的「放棄式」健康法)作者小林幸夫為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是日本研究自律神經的權威。
「堅持」總是被認為是美德,大多數人總認為再辛苦的考驗只要撐下去就會有好結果。
但小林幸夫認為「放棄」是一門重要的學問,想要讓失衡的自律神經得到重整,那就必須要擁有「放棄的勇氣」。
我們雖然用大腦靈活控制身體,但並非每個角落都能夠受控制。像是血液循環、排泄、免疫、代謝、內分泌等需要365天不眠不休的運作系統都和自律神經息息相關。
雖說自律神經無法控制,但小林幸夫認為只要適時放棄,還是可以照自己的意思重整失衡的自律神經。
舉例來說,因為工作做不完而決定熬夜一整晚完成,相信是許多人的經驗。負責任且堅持的確是好事,但是往往會越努力越焦慮、緊張,造成副交感神經低下,交感神經更加活躍,各種疾病就會找上門來。那麼失衡的自律神經該怎麼調?
「放棄」就能做到。 「今天就先做到這裡,剩下的明天再做吧!」抱持著這種心態去休息,不需感覺到罪惡感,反而要理解自己是在做更有效率的努力,因為睡眠可以重整自律神經。工作越是忙碌,更要睡飽,否則焦慮苦撐的熬夜夜晚,不但成品較差,還賠上健康。 也許有些人會說,每天都被死線追著跑,今天不做完還有明天的,哪有辦法說放棄就放棄。
除了想辦法提高自己的效率外,如果真的無法在睡前結束自己的工作,那麼一週至少要有一天是睡眠充足。
選定的那一天就督促自己及早下班,放鬆心情後快快就寢,明天才有體力繼續努力。 小林幸夫所說的「放棄」,並不是給懶惰者找藉口,而是讓努力者有機會休息。無論是為自己還是為家人而努力,暫時的放棄與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資料來源:
《自律神経を整える 「あきらめる」健康法》(暫譯:整頓自律神經的「放棄式」健康法)
作者小林幸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