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症居家隔離懶人包:哪些人能在家隔離?同住家人如何防感染?出現4症狀快就醫!

776,250 收藏0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洪辰竺、林昕潔、蔡經謙報導】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案例屢創新高,因應國內社區疫情持續擴大,確診病例暴增,考量Omicron病毒株特性,民眾染疫後多是輕症及無症狀為主,為了確保醫療量能,且確定病患能即時獲得醫療照護,指揮中心於5/4再次調整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編輯推薦: 防疫保單2022懶人包:隔離賠5萬元、保費千元有找!6做家防疫險比較給你看

實名制快篩哪裡買得到?附近藥局庫存馬上查→ 【實名制快篩試劑數量查詢】

輕、重症分流!依據病況、年齡及健康條件修訂

確診者收治原則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於5/17日公布最新COVID-19確診者分流收治原則,以確保確定病例即時獲得醫療照護,改為僅有中/重症、出生未滿3個月且有發燒、及因其他疾病經醫師評估有住院治療必要之確診者,才能收治住院。相關規定如下:



確診者、同住未確診者之健康條件



  分流收治原則  
現行做法 住院 •80歲以上
•懷孕36週以上
•小於3個月嬰兒發燒
•3-12個月幼童發燒39度以上
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 •70-79歲
•65-69歲且獨居
•懷孕35週以內
•無住院需要,但不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
調整作法 住院 •中/重症
•出生未滿3個月且有發燒、及因其他疾病經醫師評估有住院治療必要之確診者
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 •70歲(含)以上
•年齡65-69歲獨居
•懷孕36週(含)以上
•出生3-12個月且高燒(>39度)
•無住院需要但不符合居家照護條件之無症狀/輕症確診者

除此之外,也會設置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緊急後送就醫綠色通道,提供緊急生產及兒童等就醫需求,以保障病人安全。至於不符合居家照護條件,卻屬於無症狀或輕症患者,是否可以採居家照護?對此,指揮中心也公布了可轉採居家照護的例外情形,以及相關下轉條件,相關原則分別如下:
  1. 例外情形:
    不符居家照護健康條件的無症狀/輕症確診者,若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希望採居家照護,經醫療人員評估後,得採取居家照護。

  2. 出院/下轉返家條件:
    如果經醫師評估已不須住院,且符合解隔條件,可由醫院先行安排出院;未符合解隔條件民眾,未符合解除隔離條件者,倘符合「COVID-19 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指引及應注意事項」居家照護之健康條件,則下轉返家進行居家照護至隔離期滿;若未符合居家照護之健康條件者,則下轉至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

確診者、同住未確診者之居家環境條件


 
  1. 境外移入個案:
    1. 符合1人1戶條件在宅檢疫期間或期滿前確診者,繼續在宅隔離(同住有多名確診者或有必要之照護或被照護需求時,得多人1戶,餘同戶內不得有未確診者)。
    2. 完成居家檢疫返家後確診者,得適用本土個案之居家環境條件。
    3. 其餘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原則不適用居家照護。

  2. 本土個案:
    1. 1人1室(單獨房間含衛浴)為原則,同為確診者得多人1 室。若能每次浴廁使用後均能適當清消,則可於不含獨立衛浴設備的房間隔離。未確診者因必要之照護或被照護需求(如幼兒須有家長陪伴照顧),得與確診者同室。確診者符合解隔條件後進行 7 天自主健康管理。

    2. 同住之未確診者:於同戶其他房間居家隔離,同戶隔離之未確診者原則不超過4人。

確診者居家隔離指引與解隔離條件:4症狀快就醫、使用衛浴或接觸同住家人要戴口罩



指揮中心說明,若確診者有符合上述條件,將由地方政府開立電子化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通知個案在家隔離,並以電子圍籬進行管制,輔以雙向簡訊進行追蹤關懷。同時,由地方政府整合各單位成立「COVID-19個案關懷服務中心」進行評估關懷及發送快篩試劑,必要時提供血氧機或安排遠距醫療、後送就醫等事宜。


針對確診者、同住未確診者在居家隔離期間的應注意事項,包括:

  1. 確診者:參照「COVID-19確診個案注意事項」(內容持續修訂中)

    1. 確診者多輕症,為了將醫療資源留給重症患者,請先不要離開家中,等候公衛人員通知。並一人一室,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盡量與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

    2. 若出現發燒症狀,可使用退燒藥減緩不適,盡量臥床休息和飲水。

    3. 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應立即通知所在地政府衛生局或撥打119 就醫,緊急時可由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

    4. 電話連絡密切接觸者(症狀發生的前2天至隔離前,曾有共同用餐、共同居住或未佩戴口罩下面對面 15 分鐘以上的接觸),請他們自我隔離並健康監測。

  2. 同住未確診者:參照「COVID-19 接觸者注意事項」及「我該如何照顧家中的 COVID-19 確診病患」(內容持續修訂中)

    1. 隔離期間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監測是否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 COVID-19 感染相關症狀。

    2. 在家中請單獨一人一室,儘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如需共用衛浴設備,請於浴厠備妥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於確診者及同住者每次使用後進行消毒。

    3. 家中共用空間儘量對戶外開窗確保空氣流通。每天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清潔所有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

    4. 確診病患若離開個人房間使用浴廁須佩戴口罩。同住者因必要之照顧需求須進入確診者房間或接觸確診者時,雙方均須佩戴口罩,並於照顧確診者前後均需執行手部衛生(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



至於輕症確診者、同住家人何時可以解除隔離?指揮中心於4/26修訂了「 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指引」:

  1. 確診者:同時符合以下兩項條件,得解除隔離,並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
    1. 有症狀者,退燒至少1天,且症狀緩解。
    2. 距發病日或採檢日達 10 天。

  2. 同住之未確診者:居家照護確診者的同住隔離者,只要依照居家隔離新制3+4進行隔離即可,意即隔離至同戶最新個案確診日後3天,並接續進行自主防疫4天。



除此之外,隨著確診數量越來越多,中重症患者也增加了不少。然而以目前的規定來看,明明部分中重症個案經過治療症狀已緩解,卻因為Ct值未符合條件而無法轉出病房,影響醫療量能。

指揮中心修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診個案處置及解除隔離治療條件」,於6/1起將解隔條件區分為:「非重症確診個案」、「重症確診個案」。

此外,中度住院患者的解隔條件也將下調比照無症狀或輕症確診個案。

而即便是重症住院患者,只要是退燒至少一天,並符合以下條件其中一項,就能解除隔離,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
  1. 1次呼吸道檢體PCR檢驗結果為陰性或Ct值≧30。
  2. 發病日或採檢日已達15天,且追蹤1次呼吸道檢體PCR之Ct值介於27~30,經感染科、胸腔科醫師或醫院評估小組綜合評估適合轉出。




與確診者同住,感染率較高?醫籲:接種第三劑疫苗、居家3招防傳染



另外,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曾受訪表示,呼籲輕症在家隔離者,要做好3件事保護同住家人:
  1. 遵守指引
  2. 打滿3劑疫苗
  3. 採購充足口服藥,並及早用藥以防止重症、降低病毒含量

此外,邱政洵醫師也在受訪中指出,一項發表於《臨床感染症》醫學期刊的瑞典研究,曾將確診者分為「病毒含量較高」,以及「病毒含量較低」兩組,均採取一人一室在家隔離,其中,同住接人皆未施打疫苗,結果發現,第一組家人約有60%在接觸後第3天確診,而第二組家人約有20%在接觸後4-5天確診。

不過,邱政洵醫師指出,若同住家人確實施打第3劑疫苗,至少可以維持5-6個月保護力,加上確診者若及早服藥降低病毒量並遵照隔離指引,台灣同住家人感染率,可望比外國研究更低,但必須限制同住家人行動,一定要等到篩檢結果為陰性後,才能回到公司或學校。

即使輕症患者在家隔離,是否會發生家庭傳播感染仍令人十分擔心,針對家庭傳播,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曾撰文指出,以下3招可以避免家庭傳播:

  1. 戴口罩、勤洗手:
    家庭中疑有高機率傳播者時,戴上口罩有79%效果可以降低家庭傳播風險。

  2. 家庭消毒:
    在家使用消毒水消毒環境,有77%效果可降低家庭傳播風險。

  3. 保持空氣流通:
    打開窗戶可以使家庭空氣流通,並降低病毒飛沫濃縮聚集在房間內;若家中有窗但不能打開,可以使用空調;另外,若有風扇,可以打開並放置於大門或窗邊,促進氣流往外抽送,但須注意「不可」直接打開對著自己吹,否則可能會增加感染風險。

參考資料:
  1. COVID-19 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指引(簡明版)
  2. 家庭傳染誰是高危險群?重症醫師教3招,從家開始根絕病毒社區傳播
  3. 輕症在家隔離「同住者感染機率」曝 醫籲做3件事保護家人
  4. 確診者/接觸者居家隔離相關指引
  5. COVID-19 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指引及應注意事項
  6. 衛生福利部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