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逾3千人確診胃癌!醫:上腹痛、胃酸逆流才照胃鏡,可能已胃癌末期- 第2頁

24,702 收藏0

重點預防:不讓幽門螺旋桿菌傷害你的胃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在胃癌發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從公共衛生觀點而言,透過篩檢與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以降低胃癌發生率,而達到「初級預防」的效果。十五年前,台灣在胃癌發生率很高的馬祖地區進行殺菌預防胃癌的臨床試驗,證實了篩檢及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以降低胃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更可以將五年存活率提高至九成以上,這就是胃癌的「初級預防」。

何謂「次級預防」呢?開刀拿掉胃癌後,理論上癌細胞已經清除了,那麼剩下的部分還會不會長出癌症?如果沒有將原先導致胃癌的危險因子真正除掉,殘留的胃組織還是可能長出新的胃癌。

既然胃癌的重要危險因子是幽門螺旋桿菌,日本於是針對幽門螺旋桿菌提出另一種預防之道,即「次級預防」。日本的胃癌患者很多都是早期,所以不會將整個胃切掉,而是利用內視鏡切除腫瘤部分,讓病患的胃完整保留下來。


由於剩下的胃組織裡還是可能有癌細胞,所以日本學者將只切除腫瘤部分的患者分成兩組:一組每年照胃鏡追蹤,如果長出胃癌就記錄下來;另外一組吃「三合一」的藥物,將幽門螺旋桿菌根除,也是每年照胃鏡追蹤,如果長出胃癌就記錄下來。

這兩組人一起追蹤幾年以後,他們發現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這一組比較不會復發。這當然不是表示這組病人胃癌完全沒有復發,而是術後再發生胃癌的比率明顯減少。

一般而言,早期胃癌的症狀並不明顯,大多數的人可能只有輕微的上腹部疼痛、腹脹、消化不良、噁心想吐等症狀,通常沒有體重減輕、吞嚥困難或貧血等警訊,因此很容易忽視,這也是胃癌不易早期診斷出來的主要原因。

胃部不適的症狀不見得就是罹患胃癌,這兩件事未必相關;如果是罹患末期胃癌,兩者才是正相關。病人抱怨症狀與實際狀況常常是不一致的,例如門診有「機能性腸胃障礙」等症狀的病人約占三分之二,卻沒有人是罹患胃癌。簡單區分,有症狀的人,胃不一定變化得很厲害;沒症狀的人不代表胃沒有變化,這兩件事是分開的。但如果是末期癌症患者,病人的症狀和胃部病變就是同步的。

診斷胃癌最好的工具是胃鏡,也就是接受胃部內視鏡檢查。很多時候早期胃癌都是在全身健檢時,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經驗告訴我,通常是關心自己身體健康、而且財務較自由的人才會接受全身健檢及胃鏡檢查。一旦有上腹痛、胃出血、胃部不適、胃酸逆流、體重減輕等症狀才照胃鏡,可能已經是末期胃癌了。因為早期胃癌常常沒有症狀,定期照胃鏡是發現早期胃癌的不二法則。


注意胃癌的高風險因子



我們要破除病人迷思,以為胃癌無可抗,事實上,胃癌是可以預防的。好好預防,絕對可以減少很多罹患胃癌的風險。什麼是胃癌的高風險因子?

兩個最重要因子是:遺傳基因和環境。環境是你最能掌握、也可以去除的危險因子,幽門螺旋桿菌就是環境的危險因子,因此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就能減少罹患胃癌的可能性。

本文摘自《如果不是那一次檢查,我已不在人世:贏得十倍存活率的癌症真相》/林肇堂 醫師 等/今周刊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