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抽菸、沒病史,就不用篩檢?
2015年,前副總統陳建仁透過早期檢查發現了肺腺癌,我幫他開刀之前,他表示,如果按照當前的高風險因子判定,他既沒有家族病史,也沒有抽菸,很難有意識地主動做肺癌篩檢,但他就是「中獎」了。此外,前副總統蕭萬長、知名媒體人陳文茜不是高危險群,也都罹癌。
肺腺癌最典型的情況,可能是健檢時發現一個一公分左右的毛玻璃病變,一公分不大,手術足以根治,之後持續追蹤,從此繼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即使罹患肺癌,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還是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最好的例子就是台北市長柯文哲夫人、小兒科醫師陳佩琪,她也是早期發現,至今已經超過十年了。
那麼這些人為什麼會去做篩檢?不一定是經濟狀況很好,但的確有相對的資源,比方陳佩琪醫師在醫院工作,前副總統陳建仁是中研院院士,工作單位都提供固定健檢。
我常到處演講,發現主管職位者接受的健檢和一般員工不一樣,由於主管健檢的預算很有彈性,能做低劑量斷層掃描,但是一般員工的健檢只有X光 、驗血、驗尿,這就是差別所在。不論是在醫院或是學校等公家機關,一級主管與一般員工的健檢項目都不盡相同。
提供一個親身經歷:我太太曾經搭計程車時,司機就在車子裡面抽菸,可想而知他是隨時暴露在危險中,得到肺癌的可能性較高。我太太隨口問他是否定期接受檢查,司機毫不猶豫回答:「吃飯的錢都不夠了,還做那些有的沒的。」
一般大眾的觀念幾乎和這位司機先生一樣,即使免費提供篩檢,沒必要也不會想去,除了擔心篩檢後真有什麼狀況,也是因為知道了並沒有餘裕接續治療。
抽菸引起的肺癌很常見,而那些菸不離手的人多數不主動篩檢,所以只要一確診,往往很嚴重,有近六成的肺癌患者,確診時已是第四期,五年存活率很低,是醫生救不了的那些病人。
除了普羅大眾因為經濟狀況不甚寬裕而忽略早期篩檢的重要性,有另一群人沒有經濟上的考量,純粹是不了解篩檢的重要,例如曾任立法委員的前宜蘭縣長陳定南,確診肺癌後不久便往生;歌星鳳飛飛跟先生都因肺癌過世。好消息是,愈來愈多人知道篩檢的確可以早期發現,因此肺癌五年存活率一直在上升,這是早期篩檢的功勞。
現在,到台大醫院健檢,一定會包含低劑量斷層掃描。早期,我大力推廣將低劑量斷層掃描納入健檢項目時,包括醫生在內的許多人幾乎要合力圍剿我,因為檢查的輻射劑量是很可能致癌的。如今,愈來愈多人了解早期篩檢的好處,當然過往的誤解也就撥雲見日了。
本文摘自《如果不是那一次檢查,我已不在人世:贏得十倍存活率的癌症真相》/林肇堂 醫師 等/今周刊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不抽菸、沒家族病史,也可能肺癌找上門!早期治癒關鍵在做對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