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血汞異常
高雄長庚醫院環境醫學門診近期診治一位中年病患,為慢性腎臟疾病患者,病患自述最近出現手抖、精神不濟、無力等症狀,前來高雄長庚醫院求診。
腎臟科醫師蔡凱帆說明,患者表示平日有吃大型魚類的習慣,並有長期服用朋友自製的鯊魚軟骨膠囊,醫師懷疑汞中毒,經抽血檢驗後,發現病患血汞數值高達56.3微克/公升,而正常值應為小於15微克/公升。
醫院協助病患將鯊魚軟骨膠囊送至國家認證實驗室進行金屬檢驗,發現膠囊中的汞含量為0.41 ppm。因此,醫師建議病人停止服用鯊魚軟骨膠囊,同時叮嚀少吃遠洋大型魚類,經持續追蹤病患狀況,血汞濃度已逐步降低至17.8微克/公升,其臨床症狀也有改善。
共同於高雄長庚醫院環境醫學門診看診的林口長庚顏宗海醫師解釋,自然界中汞會以3種形態存在,包括元素汞、無機汞及有機汞(如甲基汞等):
- 元素汞:通常存在於水銀溫度計、血壓計、日光燈管、補牙用的銀粉等物品。
- 無機汞:常見於來路不明的草藥、消毒劑、染劑、香水與化妝品等。
- 有機汞:通常存在於殺菌劑、殺蟲劑及遠洋大型魚類等。
汞中毒會造成神經、消化及免疫系統的傷害,尤其是會影響胎兒及幼兒的大腦神經發育,日常生活中,民眾最主要的汞暴露來源為誤食受汙染的魚類(甲基汞)、或是服用來路不明的草藥(無機汞)。
研究顯示多吃海魚的人得到乳癌、前列腺癌、胰臟癌及大腸癌的機率較低,並可減少心臟血管及慢性疾病的風險。然而,醫護人員會特別叮嚀敏感族群如孕婦或幼兒,不要食用遠洋大魚,因為遠洋大魚屬於海洋食物鏈頂端,根據生物累積與生物放大作用,越大型的魚類,體內累積的甲基汞濃度越高,孕婦若過量吃到汞汙染的魚類產品,可能會影響腹中胎兒的腦部神經發育。
汞柱讀如何治療?避免汞中毒,除了少吃大型魚類還有哪些事要注意?下一頁醫師給出更多保健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