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好發顏面神經麻痺!3類穴位通氣血、修復神經、提高免疫力

3,572 收藏0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賴睿昕中醫師】天氣忽冷忽熱,除了本來就升溫的疫情外,在寒冷的冬天好發的疾病,除了心血管疾病外,顏面神經麻痺也常常趁這個時間偷偷找上門,特別是過年後大家往往大吃大喝、日夜顛倒追劇,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病毒侵犯。

往往一覺起來後,忽然發現面部肌肉僵硬不受控制,眼睛閉不緊,口水容易嘴邊流出,半邊臉部僵硬無法動作,才發現居然得到顏面神經麻痺。

顏面神經麻痺

中最常見的分型屬於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的分型,主要和病毒感染以及不明原因造成,導致影響患側顏面神經的血液循環,造成急性的神經病變。

另外一種常見的分型是亨特氏症候群(Ramsay Hunt syndrome),這種也跟免疫力不足容易引發的皰疹病毒相關,容易引起顏面神經發炎而導致的顏面麻痺。這種疾病常好發在20到40歲的青壯年的族群,且女性的患病率稍微高一些。

治療上,一邊西醫治療是用高劑量類固醇搭配抗病毒藥物、B群等等。而中醫的治療則是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所以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主因是病人平常體虛,導致邪氣容易於侵襲面部經絡,引發一系列症狀。所以治療上,去邪的同時,一定要扶正,只是比重拿捏差別,一般常用方像是小續命湯,同時考慮扶正去邪,寒熱藥共用,而且有許多變化加減,可以根據患者的體質和臨床加減有量身的變化。

除了服藥治療外,針灸治療也是相當關鍵的治療手段,可以提升氣血循環,促進神經修復,除了治療也能兼顧預防二度發作。研究也指出一旦發病即搭配中醫針灸治療,大多數皆可加速恢復。

臨床上常用的穴位可以簡單分成三個重點,如提昇頭面整體氣血循環的百會、風池、翳風,以及局部的神經、肌肉修復和氣血的印堂、顴髎、地倉、頰車、牽正、迎香,最後是調整全身氣機,梳理肝氣和調整腸胃,增進整體免疫力的,合谷、足三里、太衝、氣海、關元等穴。

就經驗而言,臨床上使用美容針使用細緻的針具,可以較無痛的放鬆過度緊繃的肌肉筋膜,促進臉部氣血循環與細胞活絡,並且更細部的調整臉部兩側的不對等張力,還給患者最自然的模樣。

最後,雖然一般預後不錯,有85患者%在三個月之內大多自然復原,但仍有15%會流下後遺症或完全沒復原。而且常因為顏面神經麻痺造成單側眼睛無法闔上,長期乾燥再加上風吹導致曝露性角膜炎。

所以最好要把握治療的黃金期,就是症狀出現的七天之內,要趁神經組織還沒退化前就趕快治療。而且搭配臉部的復健動作,包含練習張口閉口、眨眼等動作外,還可以輕柔的按摩耳後完骨穴附近放鬆肩頸。還要做好頭面部的保暖,以免讓風寒再次侵襲,使得病情纏綿。

作者簡介:賴睿昕中醫師,現任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經歷包含三重保安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台灣中醫家庭醫學專科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師、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醫師。 【翰鳴堂/睿鳴堂中醫醫療體系】臉書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忽冷忽熱,顏面神經麻痺也悄悄上門!3類穴位通氣血、修復神經、提高免疫力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