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人癲癇發作時拿出手機錄影?4種癲癇發作情形,冷靜應對4招救命

6,447 收藏0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癲癇是最常出現的神經症狀疾病之一。或許不少民眾都曾在戲劇或電影見過,當民眾突然倒地、意識喪失、眼睛上吊並伴隨著抽筋、口吐白沫等症狀,可能就是發生癲癇了。事實上癲癇有可能「小發作」,症狀不若上述形容的明顯,高齡者甚至有誤診的可能性!

癲癇是最常出現的腦神經疾病,1000人就有5~10人罹患該癲癇



癲癇是一種相當古老的疾病,古時候甚至曾被認為患者被惡魔附身,台灣民間又稱「羊顛瘋」、「豬母癲」等。而根據日本腦神經外科學會的腦神經外科疾病情報站,癲癇可說是發作頻率最高的神經疾病之一,有10%的民眾一生會發作1次,約4%的民眾發作2次以上,然而受診斷的患者卻只有約1%。

林口長庚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靜宜也曾為文引述研究指出,每1000人中約有5~10人患有癲癇,因此推測台灣現有癲癇患者約10~20萬人。

常見癲癇4類型,從強烈痙攣、抽動到表情呆滯、反覆眨眼及意識障礙



馬偕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周碩彬曾為文介紹癲癇症狀,表示癲癇可分為大發作、小發作、顳葉發作及肌陣攣發作等類型。

  • 癲癇大發作時
    出現強烈的痙攣,可能會大叫一聲突然倒地,出現意識喪失、眼睛上吊、牙關緊閉、口吐白沫、四肢僵硬及抽筋,甚至可能會大小便失禁並咬傷自己的舌頭。發作完後,患者還會呈現嗜睡、意識混淆及失憶。

  • 小發作(失神發作)
    患者則會表情呆滯、反覆眨眼,動作講話暫時停止。通常只持續不到30秒的時間,由於沒有意識混淆,因此可以繼續發作前正在進行的動作。

  • 顳葉發作
    會出現發作前兆,出現意識障礙並合併自動症(包括:喃喃自語、手亂抓東西、反覆解扣動作、嘴巴發怪聲、到處亂走、跑步、騎車等),並有可能演變為全面大發作。發作完後會出現頭痛、失憶、嗜睡及全身無力現象。

  • 肌陣攣發作
    頭部、軀幹或肢體肌肉將會出現不規律性、如觸電般的抽動,通常發生在剛入睡或剛清醒時。

高齡者癲癇可能被誤診為失智症(認知症)或憂鬱症



一篇由新宿神經診所院長渡邊雅子監修的文章指出,癲癇是一種不管年齡、性別為何,誰都有可能會反覆發生的慢性疾病。

而高齡者發生時,由於較少產生痙攣的症狀,多出現短時間的意識障礙、口齒不清等症狀,很可能被誤診為失智症(認知症),因此延誤了癲癇診斷的案例也不少。

此外,也有可能被其他同樣出現昏厥、痙攣的疾病搞錯,例如血壓降低,氧氣、糖不足導致失去意識而昏厥等。而腦部疾病與阿茲海默症有時也多與癲癇同時出現,更加深了判別的困難性。因此,一旦出現在意的症狀,應盡早前往腦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精神科,受診並與醫師討論。

否則一旦成為慢性疾病,成人有可能會產生記憶障礙、認知障礙、精神障礙、運動障礙或腦機能障礙;而對兒童的腦部發育影響尤其重大,有1/3的患者精神、發育與學習遲緩,嚴重的話甚至腦機能會受到影響。

遇到癲癇應冷靜進行4步驟,可拿手機錄影提供醫師診斷



由於癲癇有可能突然發作,若發現身邊的親朋好友遇此狀況切勿驚慌。渡邊雅子監修的文章指出,由於癲癇多10~20分鐘能恢復意識,因此冷靜地守護相當重要。可進行以下4步驟:
  1. 頭部下方墊著柔軟的東西,遠離危險物。
  2. 將患者眼鏡拿下,並將領帶、鈕釦等衣物類放鬆。
  3. 留意時間,持續5分鐘以上叫救護車。
  4. 痙攣緩和後,將患者側身,用手帕擦拭唾液。痙攣發作時勿將手指或物品放入口中,或按住患者。

若患者安全,則可進一步錄影患者發作的情況。由於患者本人多沒有發作的記憶,就醫時難以向醫師描述症狀與發作情形,因此家人或周遭朋友使用手機的錄影功能將發作的樣子紀錄十分重要。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曾元孚也曾受訪指出,癲癇患者往往僅能從旁人口中得知大約的發病強度,因此回診時資訊不夠詳細,醫師要評估用藥資訊也會不足。若能透過文字或影像仔細記錄,回診時醫師就能觀察影片得知發作頻率、強度,準確給予藥物治療。

參考資料:
  1. 認識癲癇
  2. 頑固型癲癇的神經調控治療
  3. こんなに多いてんかんの患者数
  4. もし、突然倒れたら……? 身近な病気「てんかん」
  5. 無法清楚描述癲癇發作狀況?「癲癇日誌APP」可錄影記錄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