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糖尿病日!控『醣』這樣做準沒錯

210,087 收藏0
▲國內18歲以上的成人,介於糖尿病前期盛行率約25%,換言之,每4人就有1人是罹患糖尿病的高風險。

台灣糖尿病人口數已超過220萬人,根據國健署於2017至2020年,進行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指出,國內18歲以上的成人,介於糖尿病前期盛行率約25%,換言之,每4人就有1人是罹患糖尿病的高風險,此外,社團法人糖尿病衛教學會也示警,預估有100萬位「準糖尿病人」在10年發病,其中,更有逾6成的糖友,並未達到糖化血色素<7.0%的治療目標。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最新預測指出,2030年糖尿病患者將逾3.6億人口,糖尿病族群一旦確診重症,進入加護病房風險為非糖尿病人的2.8倍,死亡率更高8倍,糖尿病友如何自我照護?成為最值得深思的課題。

每年的11月14日為「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聯合國將2021至2023年的主題訂為「ACCESS TO DIABETES CARE可近的糖尿病照護」,今(2021)年更適逢胰島素發現滿100週年,聯合國呼籲國家、民間仍需要對糖尿病患者與高度風險族群,提供持續性的衛教與醫事處置,降低糖尿病的發生率。

事實上,隨著飲食的西化,現代人已經習慣高糖、高油的飲食,也讓國內40歲以下罹患輕型糖尿病的發生率,有明顯的增加,而當器官長時間浸泡於糖水中,不僅會提升洗腎的風險,若不做好「血糖控管」,更會引發諸多的慢性病,在小血管方面,可能導致視網膜受損,提升失明的風險,至於大血管則包含了:心血管、腦血管等,也因此「血糖穩定」與「營養攝取」是更至關重要的課題。

許多人認為得了糖尿病,人生就陷入絕望,從此必須開始跟血糖斤斤計較,而害怕吃美食,『糖尿病照顧好,人生一樣很美好』身為糖尿病患者應與專業的醫療團隊進行控醣計畫大作戰,其次,從日常飲食、運動進行著手,生活習慣的改變也是相當重要的,最後,善用血糖監測工具,定期回診、追蹤病情。

糖尿病患者在進行血糖控制時,通常會建議在飲食上盡可能採以「低GI飲食法」,GI值即是「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的簡稱,換言之,即是食物造成血糖上升的快慢指數,GI≦55為低GI,GI≧70為高GI,多數的精緻食物、米飯、甜點等為高GI指數,富含纖維質的蔬菜、水果,相對來說GI值較低。

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說,三餐不定時,還可能是匆忙中完成,但又必須透過均衡飲食來控制血糖,不少人會藉由「營養品」進行輔助,但是面對市售玲琅滿目的「營養品」,該如何選?與正確的使用時機,更是滿頭問號,事實上,特殊營養品的功用在於補充體內所需維生素、礦物質,因此建議在選擇時,可採用下列標準,作為優先考量:

(一)配方5大挑選撇步,達到健康照護的目的


  1. 優質蛋白質: 在有正常的熱量攝取情況下,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可以避免肌肉流失。美國糖尿病學會也建議糖尿病患者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2. 低鹽: 約有 40% 糖尿病患者合併患有高血壓,因此ADA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每日鈉攝取量應控制在 2,300 毫克以下,美國心臟學會更建議應控制在 1,500 毫克以下,糖友在選購產品時可以比較一下鈉含量,選擇鈉較低的產品。
  3. 高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絕對是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重點,除了能降低血膽固醇和改善腸道,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另也有研究指出,水溶性纖維有助於穩定血糖。
  4. 少精緻糖:適當碳水化合物(醣): 精緻糖含量越少越好,且應盡量避免蔗糖、果糖來源攝取,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一天的糖量應該減至每日攝取總熱量的10%以下
  5. MCT中鏈脂肪酸:低飽和脂肪。能快速被身體利用,轉化能量。

(二)有無符合多種國際糖尿病學會營養建議



(三)確認是「糖尿病專用」,同時具有衛生福利部核准



糖尿病配方品是餐食的一環,不是「額外」補充,至於使用的正確時機,應為:無法正常取得正餐時、外食與生活忙碌者,無法按照營養師所指導的飲食準則時,「營養補充品」適合取代部分的正餐一起吃,更重要的是,定期進行血糖監測、飲食以「三少一高」,每日運動30分鐘、每週至少運動150分鐘。

對糖尿病友來說,日常生活學習如何控制血糖、讓血糖維持穩定,對健康的影響是很大的,均衡飲食並保持健康的體重,進而到規律的運動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石。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