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呵護私密處健康?專屬好菌是關鍵!

22,561 收藏0
女性扮演許多角色,平時忙著照顧家人和孩子,也不能忽視自己的健康。女性的保養要點,像是美顏護膚、骨骼保健、補血養血和更年期荷爾蒙補充,妳可能都注意到了,但還有一項「私密處」的健康照顧,同樣很重要!

私密處更需要細心呵護 但你做對了嗎?


悶熱潮濕的天氣,衣服、牛仔褲密不通風,不但容易汗流浹背,連私密處也感覺悶濕不舒服,不時感到搔癢,甚至飄出異味,真是讓人「歐買尬」!

怎麼會這樣呢?明明就很潔身自愛,平常也非常注意清潔,還會使用沖洗液來保持私密處的乾淨;為了預防尷尬異味,偶爾還會噴灑、塗抹一些含香料的保養品,但發癢、異味的情況卻還是反覆發生無法解決。

如果沒有對症下藥,很可能會不斷地反覆感染,或是讓感染情況更加嚴重。



80%女性曾有過的困擾—搔癢、異味、分泌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婦產科主任林姿吟醫師指出:「有些人會誤以為陰道炎是性病的一種而羞於啟齒,其實陰道炎泛指陰道感染、發炎、正常菌叢改變的統稱。」因病源的不同,大致可分為「細菌性陰道炎」、「念珠菌陰道炎」和「滴蟲感染陰道炎」三大類。

陰道炎是各年齡層女性都會遇到的問題,80%都曾罹患過陰道炎,其中有50%的女性會反覆發生。造成感染的原因很多,像是營養缺乏、免疫力低弱、清潔方式不當、特殊感染、多重性伴侶、藥物過敏、化學品刺激、慢性疾病、老化等因素都有關聯,有人甚至連生活壓力太大時也會發生,所以並不全然是因不良性行為或衛生習慣不佳所導致。

私密菌叢一旦失衡 婦科問題叢生


陰道炎又分為黴菌感染、細菌感染和陰道滴蟲所引起,除了陰道滴蟲主要是透過性交感染的性傳染病之外,黴菌和細菌感染都和菌叢失衡有關。

要提醒的是,陰道炎不僅會造成私密部位的搔癢、疼痛、異味困擾和頻尿,如果未積極治療,或是一再反覆感染,也可能引起更嚴重的併發症,例如骨盆腔發炎,使得輸卵管腫脹阻塞,進而影響到孕育問題。


關鍵在於維持好的菌叢生態


林醫師解釋,因為陰道屬於濕潤且弱酸性的環境,就像腸道一樣,需要菌叢來維持其生態系統平衡。在正常情況下,陰道會自動平衡酸鹼值,同時好菌會抑制壞菌的生長與入侵,但因為某些原因而好菌量不足時,防護力就會降低,增加陰道的感染風險。

想要維持正常的菌叢平衡,除了均衡充足的營養,也要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林醫師特別提醒:「正常情況下,陰道有自潔能力,千萬別過度清潔,例如經常使用清潔液灌洗陰道,反而會沖洗掉有益的菌種,破壞菌叢平衡。」

好的菌叢生態 呵護私密處健康


陰道在正常狀態下含有許多好菌,可使陰道的pH值維持在3.8~4.5之間,而一般壞菌則會生長在pH4.5以上的環境。因此好的菌叢生態有助於保護陰道,降低細菌感染,形成天然屏障。




選對專屬益生菌 防護效果才夠力


林醫師建議,平常除了多補充水分,私密處保養有兩大安全又簡單的營養補給,分別是預防泌尿道感染的蔓越莓,和可保養及預防陰道炎的益生菌。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益生菌對於私密處保養都有效,在選擇時,要特別挑選針對女性私密處保養專屬的益生菌才可以。

專屬好菌擁有更強的附著力、耐受性和穩定性,因此可以從腸道移往陰道定居,幫助維持私密菌叢的平衡,增加陰道防護力。

林醫師也提醒,營養補充是平時的預防保養,一旦發生感染現象,如分泌物異常、產生異味、搔癢、灼痛等不適感,建議立刻就醫,切勿自行亂服用或塗抹藥物,以免延誤治療。

看看益生菌於私密處如何發揮作用?
益生菌隨著細胞代謝與糞便一起排出體外的過程中,活菌便有機會順著鄰近的陰道口跑入,進入其中發揮菌叢平衡的作用。



醫師出馬教妳私密保養基本功

生活習慣
  • 盡量穿著透氣、不過於緊身的褲子,避免私密處的悶熱、濕黏。
  • 睡眠充足不熬夜,保持生活作息規律,維持愉快放鬆的心情,都能有助於提升免疫力。

衛生習慣
  • 不要憋尿,養成「由前向後」的擦拭習慣,才不會讓糞便中的細菌進入陰道與尿道。
  • 選擇溫和、不刺激、沒有香精及多餘添加物的清潔產品來清洗外陰部。
  • 不需要特別灌洗陰道,以免破壞陰道正常的弱酸環境與菌叢平衡。

營養補充
  • 攝取充足的蔬菜、水果和水分,維持營養均衡,有助維持好菌的生長環境。
  • 補充女性私密保養專屬的益生菌,維持陰道的健康菌叢生態。


營養基礎打得好 健康美麗過一生


隨著生理機能的轉變,女性如果能奠定良好的營養基礎,才能以最好的狀態迎向每個不同的人生階段。像是使肌膚光滑彈潤的維生素C、E和膠原蛋白,是每位女性希望保持青春所需的營養素,還有年輕時就要把鈣、葡萄糖胺補充到位,才能延緩骨質疏鬆的到來;私密處健康,是女性特有卻最容易被忽略的保養部位,建議平常可固定攝取針對女性私密處保養的益生菌,來維持私密部位的健康。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