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穿孔成因分3種,引發的腹膜炎與敗血症不容小覷
此外,腸穿孔也不容忽視,資深藝人馬如龍就曾因小腸穿孔併發敗血症及腹膜炎而逝世。
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醫師曾成受訪指出,臨床上,腸穿孔常是導致腹膜炎等嚴重胃腸道疾病併發症的疾病,主要原因可分為以下3種:
- 血管性腸穿孔:腸中風,因腸道血流不足,使腸道壞死。
- 發炎性腸穿孔:因慢性腸炎、慢性胃潰瘍等所造成。
- 阻塞性腸穿孔:因開過刀、有腸沾粘、纖維化造成壞死、大腸癌、癌細胞、腸套疊等所造成。
觀察大便留意3種情況,多吃蔬果攝取纖維質幫助排便維護腸道健康
由於腸道腫瘤若未經檢查難以發現,而若等到急性發炎覺得肚子痛才就醫,往往腫瘤已發展至晚期。吳秉修建議,民眾平時如廁時可以觀察自己的糞便。若發現大便中帶有血絲、排出細便、排便頻率改變,建議盡快就醫檢查。
此外,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也指出,雖腸阻塞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發生,但因高齡者的危險因子較多,包含便秘、運動量不足、水分攝取不足、腸道老化等,因此高齡者為高危險群,建議多補充纖維質助於排便。
翁佩魁小兒專科診所副院長盧英仁曾受訪表示,解大便次數應為一天1次或二天1次,建議養成多吃蔬果習慣,以免因便秘而危及生命。
此外,若有大腸癌的家族史,又或已檢查出瘜肉,則應定期治療與追蹤。目前國健署補助 50~74歲民眾每 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持健保卡至醫療院所就診。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