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俊是當年總教練吳祥木眼中的「鬼才選手」。不僅曾在日本棒球隊服務,後來還被召回台灣,於洛杉磯奧運大大重用。當年奧運,李志俊為第1棒先發部隊,靠他的快腿推進壘包,與南韓爭奪銅牌時,也是靠著快腿狂奔,為中華隊奪下第一分。
如今因膽囊癌離世,令人不禁感嘆、緬懷。現任中職秘書長楊清瓏受訪表示,當年李志俊滑壘時空中躍起的姿勢很美,一直到現在都仍印在腦中。
膽囊癌是膽道系統常見的癌症之一,多年前曾在台灣十大癌症中榜上有名。衛福部「109年死因統計結果分析」資料顯示,如今膽囊癌雖未列主流癌症榜單,但以性別比例來看,在男性主要癌症死因位列15,女性則位列13。除了李志俊外,知名作家趙寧也因膽囊癌惡化病逝,享年66歲,並非罕見癌症。
膽囊癌早期毫無徵狀,術後5年存活率低
胃腸肝膽內科醫師廖健仲曾為文指出,原發性膽囊癌早期毫無表徵,約只有1/4的病人可以早期發現。由於容易膽囊癌轉移,即便第一期就發現,術後5年存活率有僅約5成,若第四期才發現,5年存活率僅剩2~4%
外科專科醫師白映俞也曾撰文表示,膽囊位於腹腔深處,不僅觸診難以發覺癌化,也無法透過單一抽血檢查得知罹患膽囊癌,因此往往都是膽囊癌範圍變大,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才會就診。相關症狀包括上腹痛、噁心嘔吐、食慾與體重下降、右腹出現腫塊、黃疸等。
膽囊癌危險因子多,若經醫師判斷及早切除膽囊可防患於未然
而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的衛教資料,膽囊癌的成因尚不明確,有可能是因長時間的膽結石或膽囊炎,形成膽囊黏膜上皮增生癌變。而經過醫學歸納後,膽囊癌的危險因子還有以下症狀:
- 女性
- 年紀大於65歲
- 肥胖、高血糖
- 經常曝露於致癌物之中(如戴奧辛、吸菸等)
- 膽囊腺瘤、膽囊鈣化
- 原發性膽道硬化症
- 膽囊慢性發炎
- 慢性感染沙門氏菌或幽門螺旋桿菌
- 先天性膽道囊腫。
- 不正常的膽管胰管接合
若想要預防膽囊癌,有些危險因子人們無法改變,不過白映俞建議,民眾還是可以透過維持適當體重預防癌症。此外,若是確診膽結石或膽囊息肉超過1cm,最好聽從醫師建議決定是否開刀移除膽囊。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指出,切除膽囊對膽囊癌來說可以「防患於未然」,只要飲食尚留意低油、低膽固醇、高纖維,並少量多餐,當身體適應後,即使沒有膽囊也能健康生活。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