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血糖監測常見問題懶人包 醫師帶你一次搞懂“血糖控制鐵三角”,當自己血糖的主人- 第2頁

139,502 收藏3

Q:什麼是「自我血糖監測」?對我有什麼好處?

自我監測血糖,就是以血糖機等工具,自我量測血糖,台中大雅長安診所呂國樑院長說,就像家裡會常備體溫計,在身體有狀況時會量一下體溫,血糖也一樣,飲食、藥物、情緒、睡眠等因素都會造成血糖的高低變化。

舉例來說,如果想要知道某一餐或特定食物對血糖的影響,只要餐前、餐後各驗一次血糖,得到血糖變化的數據,就能依此判斷是否需要即時修正飲食內容。

也因此,比起糖化血色素,自我監測血糖更能讓糖友和醫師、營養師快速掌握改善血糖的關鍵。

「糖化血色素是期末考的總成績,好不好當然很重要,但如果不好,到底是哪個科目不好,就要從自我血糖監測去找線索」,蘇景傑診所院長蘇景傑院解釋。

「找到是國文不好、還是數學不好,才能從不好的地方下手加強,成績才會變好;糖化血色素是過去三個月24小時的血糖總平均,糖化血色素如果很高,到底是早上空腹時血糖高?早餐後血糖高?還是其他時間血糖高,沒驗是完全不知道的」。

很多人以為糖尿病糖友就是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人生從彩色變黑白,蘇景傑醫師笑說,「糖友會問水果、冰淇淋、巧克力能不能吃,最簡單的答案當然就是不要吃。

可是理論上會因人而異,不吃的目的是希望血糖不要升高。如果糖友願意做自我血糖監測,說不定吃了血糖不會升高,那就可以適量吃」。

曾慧菀醫師也鼓勵糖友透過自我血糖監測,建立自己的「健康食譜地圖」,「現代人三餐經常外食,要如何知道這家的漢堡、那家的總匯三明治能不能吃,只要驗餐前、餐後血糖,很快就可以建立健康食譜地圖,吃得飽又吃得健康!」 

Q:自己在家驗血糖,怎麼選擇適合的驗血糖工具?

對很多糖友來說,自己驗血糖要突破對自己下針的心理門檻,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選擇血糖機、採血筆,第一要準確,可以選擇市面上通過2013年 ISO15197認證過的血糖機,第二採血痛感要低,有些特殊技術的採血筆可以減少疼痛感,或是選擇需血量較少的血糖機,針不必扎太深也比較不痛。

蘇景傑醫師也提供了幾個能減少採血疼痛的小撇步,「指腹是肉最多,但肉最多、血最多,神經也最多,扎這裡會比較痛,要扎指緣,扎之前甩甩手,利用重力讓血集中到手指末端,扎的時候用另外的手指稍微壓住末端,讓肉擠在一起,減少靜脈回流,血就會比較多,這樣就可以不用扎那麼深」。

Q:我想要開始做「自我血糖監測」,什麼時候該驗血糖?

蘇景傑醫師表示,如果是血糖很高的糖友,一開始可以先驗空腹血糖,因為要是空腹血糖已經很高,餐後血糖一定會升得更高,這時驗餐後血糖是沒有意義的。

接下來,如果空腹血糖保持得不錯,糖化血色素卻還是沒有降下來,代表餐後等其他時間點的血糖可能偏高,「就像是先確保國文可以考及格,成績的總平均卻沒有變好,代表問題可能在其他學科,那我們再來加強英文或數學,把每一科都弄懂了,期末考當然沒問題」。

配對檢測,判斷用藥或飲食是否需要修正

「配對檢測」就是一種常見的自我血糖監測方式,配對的意思是餐前、餐後各量一次血糖,不用天天驗、餐餐驗,而是抽樣調查,有時驗早餐前後、有時驗午餐前後、有時驗晚餐前後。

呂國樑醫師解釋,這是為了知道食物或藥物造成的影響,從血糖上升幅度的大或小,可以判斷用藥或飲食是否需要立即修正,「因為一般衛教都是講單一食物,但飯加肉加湯對血糖的影響,不像單一食物是可以預期的,一加一可能不等於二,再加上體質、用藥、情緒、吃飯順序、快慢、心情都會影響血糖高低,了解這些對糖友本身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假設今天中午要做配對血糖的檢測,就在吃飯前驗一次血糖,12點15分吃第一口,餐後血糖要在2點15分驗,餐前、餐後驗出來的血糖值不能相差超過60mg/dL,最好是30-60mg/dL,如果超過60mg/dL,像是餐前120mg/dL、餐後200mg/dL,相差80mg/dL,表示這餐吃得豐盛了,要評估是哪裡吃錯了」,曾慧菀醫師舉例。

也因為人通常有一定的飲食偏好,每天每餐可能是固定幾樣在輪流,只要多抽樣檢測幾次配對血糖,對於食物的選擇,就會有個基本概念。

格式化檢測,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如果糖友對血糖非常在意,已經做過相當的努力,糖化血色素卻不是很理想的時候,這時候格式化檢測是有幫助的」。

呂國樑醫師指出,格式化檢測要一天驗7次血糖,包含三餐的餐前和餐後,再加上睡前,以利掌握一天之內的血糖起伏變化。

「曾有一位快80歲的阿伯,生活規律,也會登山健行,但糖化血色素不太理想,腎臟功能也有受損,我們就請他一天量7次血糖,做格式化檢測,他連續量了三天之後,我們很快發現他在某一餐之後血糖很高,代表這些食物對他的血糖影響特別大。

另外他中餐的餐前血糖很低,可能是因為用藥,或是激烈運動後沒有補充醣類,隨著給予食物和藥物的調整,把餐後高血糖、餐前低血糖都解決之後,他的血糖比較平穩,症狀比較緩和,糖化血色素、腎臟功能、蛋白尿都得到良好改善。

他現在要去登山健行時,對自己的血糖變化瞭若指掌,例如運動後要多吃一份醣、少吃一份藥,他掌握得非常清楚,可以當血糖的主人,而不是被疾病困住」。

「自我血糖監測」最忌「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舉例來說,雖然照醫師說的驗了空腹血糖,卻不知道為什麼起床後要驗血糖,每天記錄下來的空腹血糖有高有低,醫師問起來卻一問三不知,就難以發揮「自我監測血糖」的優點。

因此在記錄血糖值、驗血糖時間的同時,也可以記錄當時的飲食、藥物、情緒、睡眠等相關資訊,一併和醫師討論。

蘇景傑醫師強調,「要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假設那天做了某件事,讓空腹血糖特別高,這件事就要少做;或是反過來今天的空腹血糖特別好,可能昨天或今天出門逛街一整天有幫助,下次就可以多做,沒去逛街也可以去河堤走走,血糖就會變好!」

醫師簡介/

蘇景傑醫師
蘇景傑診所院長
新店耕莘醫院內分泌科兼任主治醫師

專長: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包括甲狀腺功能異常、甲狀腺腫大)、副甲狀腺疾病、腦下垂體疾病、腎上腺疾病、次發性高血壓、高血脂(包括高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高尿酸血症(痛風)、骨質疏鬆症、生長異常、肥胖症及其他內分泌疾病

呂國樑醫師
台中大雅長安診所院長
主治: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照護、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照護

曾慧菀醫師
台南喜恩新陳代謝內分泌科診所院長

主治: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痛風、骨質疏鬆症、甲狀腺疾病、甲狀腺超音波、甲狀腺穿刺、甲狀腺細胞學檢查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