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精神科主任蔡孟釗表示這個數字是有自覺、願意前來就醫的人數,而疫情對大眾身心的影響程度,遠比想像的還要更高。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調查,全台約有200萬人口受憂鬱症所苦,其中重度憂鬱者約125萬人,當中僅有五分之一的患者願意接受治療。
因此,蔡孟釗主任呼籲,如果民眾發現自身或身邊親友出現以下症狀,就要當心可能是「小鬱」找上門,應儘速就醫、積極治療,以免對日常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1.失眠、難以入睡,或睡眠品質不佳,經常半夜驚醒。
2.生理功能顯著下降,以前能做的工作、家事突然無法勝任或效率變差。
3.食慾不佳,活動力及專注力變差、體重下降。
4.情緒波動大,家庭及人際關係受到影響。
抗憂鬱症藥物作用慢,醫:6-7成患者第一次治療效果不佳
如果就醫被診斷罹患憂鬱症,接下來該怎麼辦?一定要吃藥治療嗎?聽說憂鬱症藥物副作用多是真的嗎?
蔡孟釗主任表示,抗憂鬱藥物是透過作用在人體大腦中樞神經來發揮效果。因此,根據服用藥物種類的不同,確實可能產生頭暈、精神不濟、便祕、口乾舌燥、體重上升、頭痛等副作用。但蔡主任強調,在持續服用藥物一段時間後,身體大多都能慢慢適應,減緩大部分的副作用症狀。
更重要的是,抗憂鬱症藥物需不間斷地持續服用2至3週以上,才會逐漸出現療效,約3個月才可達到一定治療效果。患者在用藥上若有疑慮,一定要積極詢問主治醫師意見,切勿任意自行停藥。
蔡孟釗主任也分享過往的臨床經驗,有6-7成的憂鬱症患者在第一次治療效果不佳,必須更換或增加抗憂鬱藥種類來提升功效。因此,在藥物無法立即達到患者預期效果的情況下,容易造成醫囑遵從性不佳、服藥不規則的問題發生。
難道除了藥物之外,就沒有其他辦法可以幫助改善憂鬱症問題嗎?蔡主任表示,近年許多研究及實驗證實,在使用處方藥物的同時,搭配心理諮商,以及正念冥想、瑜珈、皮拉提斯等規律運動,也有一定的輔助改善效果。
新一代「重複式經顱磁刺激(Deep rTMS)療法」提供憂鬱症病友治療新選擇
近期科學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大腦中的發炎物質、細胞激素有明顯較高的情況。簡單來說,大腦就像處於「發燒」狀態,影像學也發現大部分憂鬱症患者有左前額葉血流量、新陳代謝較差,而右側過度活化的問題。在科學實證憂鬱症的發生和大腦皮質、神經狀態失衡有關後,醫界普遍認為「重複式經顱磁刺激(rTMS)療法」能提供憂鬱症病友的治療新選擇。
「重複式經顱磁刺激(rTMS)療法」是什麼呢?蔡孟釗主任解釋,這是一種利用磁力線圈創造連續且規律的重複性電磁脈衝,使磁場經由頭顱到達大腦皮質。藉由電流變化,快速、重複刺激失調腦區,促使大腦血液循環,正常活化與抑制代謝及神經活動的新型治療方式。
事實上,這項技術早在歐美等國行之有年,台灣則是在2018年經食藥署核准,可用於治療重度憂鬱症,尤其是藥物效果反應不佳、藥物耐受性較差的「難治性憂鬱症患者」,以及對藥物副作用難以忍受、服藥遵從性不佳者的患者身上。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新一代的「重複式經顱磁刺激治療系統( Deep rTMS System)」跳脫傳統8字形線圈的設計,採用結合H線圈 (H-Coil)的專利深層立體定位頭盔設計,在治療中線圈能與頭部保持更緊密地貼合,並提供覆蓋更廣、更深的刺激電場,是精神科治療的最新利器。
根據2015年刊登於《世界精神病學》(World Psychiatry)的研究證實,經新一代重複式經顱磁刺激治療系統治療後,38.4%患者的憂鬱症狀有顯著的改善效果,能作為憂鬱症患者在治療上的另一新選擇。
新一代重複式經顱磁刺激系統協助重度憂鬱症治療,讓大腦重新開機
除了說明憂鬱症現行的治療方針外,蔡孟釗主任也提到在臨床上的發現,多數有憂鬱症困擾的病友並非「抗壓性不足」、「不夠努力」的人。相反的,不少完美主義者、高責任感條件的人,特別容易受到憂鬱症的困擾。
針對這類人格特質的朋友,蔡主任強調,只要發現自己需要被幫忙、支持的,千萬不要害怕對外求助。無論是試著和親友訴說,或者尋求專業醫事人員的協助,都能幫助緩解、改善不適。
最後,針對疫情衝擊導致的心靈健康問題,蔡主任也呼籲,除了戴好口罩、勤洗手,留意個人衛生外,也建議以「定期定量」的方式適度接收疫情資訊。在生活壓力的調適上,則可以善用視訊軟體,加強自己和親友的互動,並記得吃好、睡好,才有助於維持身心健康。
資訊來源:友信醫療集團、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精神科主任蔡孟釗;文: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