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律師聊天室】結婚這麼多年,你還有夢想嗎?
從二○○四年開始,日本作家杉山由美子提出了「卒婚」的概念。卒婚,與離婚不同,其所包括的範圍更大,不論是室友、分居、離婚,都是卒婚的廣泛意義。但最原始的卒婚概念,就是在不離婚的前提下,兩個人決定各過各的生活,縱然可能在同一個屋簷下,也不再過問對方的事情,而去追求各自喜歡的人生。經過了十五年,越來越多熟齡夫妻可以接受這種生活模式,在不離婚的情況下,實現自己的夢想。
就日本的實際狀況來說,配偶提出卒婚的時間點,大概都是在六十歲上下,這時候的先生可能準備要退休,孩子都已經成年,而且彼此也都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基礎。因為體力還行,人生閱歷也比較成熟,因此可以比較開放地去面對彼此的需求,開啟婚姻的另一種可能與新模式。
離婚以外的另一種選擇:卒婚
如果雙方都可以好聚好散,卒婚模式有可能運作。
但有些伴侶關係,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地位上,當一方決定離開,就是廣泛意義的卒婚,或者稱之為離婚。而當配偶提出這樣的訴求,特別是在熟齡退休的時候提出,難免會讓對方訝異,甚至認為,我到底哪裡不好?為什麼你要離婚?因為自己從來沒想過,對方為了維繫這個家庭,究竟犧牲多少?遑論往後先生退休,每天都可以待在家裡,如果不離婚,這樣的生活要怎麼過?(編輯推薦: 擔心給兒子的錢被分走,準媳婦卻不簽「分別財產制」!呂秋遠苦勸最好思考這些事)
況且,有些人其實是這樣想的:
「我和先生都還很健康,應該可以各自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我想要獨處,我不想再承擔責任,什麼事都要跟先生說,我覺得很厭煩。」
「先生說,他想把房子賣了,搬到花蓮去養老,但是我的朋友都在這裡,我不想去。」
「孩子終於成年了,我想要把年輕的時候,一直沒有時間做的事情,全部做一遍。」
「失智的媽媽都已經九十歲了,我想回鄉下照顧她,珍惜我們最後的時間,但是老公不同意。」
婚姻不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的制度,婚姻關係是一種修行,也需要非常認真地經營,因為每次開始都纏綿悱惻,也能相安無事幾個春天,而它只是一點點、一點點,它一天一點地改變。
當一方把婚姻關係當作理所當然,或者一直考慮對方感受,卻忽略溝通,而犧牲自己的想法,當熟齡屆至,又沒有孩子的束縛,一方提出離婚就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義務,畢竟都已經剩下幾十年,不對自己好,不去滿足自己長久以來的願望,又要對誰好?因此,即便對方沒外遇、沒家暴,在沒有婚姻品質、無法繼續成長的情況下,熟年卒婚、離婚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想要卒婚嗎?擔心卒婚嗎?與其如此,不妨省思自己在婚姻內,真正要的究竟是什麼?忽略對方感受的婚姻,最終會走向離婚。只要做好準備,這樣並沒有不好,只是不同的人生階段而已。
不論離婚或卒婚,2項本錢不能少!下一頁看看律師的更多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