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相和癌症治療效果
2013年美國癌症研究中心發表在《科學》(Science)的一篇重磅文章,顯示腸道菌相和癌症治療效果有關,研究團隊發現被施以抗生素或腸道無菌的動物,癌症治療的效果較差。
2015年芝加哥大學研究團隊更進一步證實,動物的腸道微生物菌群能影響免疫療法的效果,也發現雙歧桿菌可以提高動物抵抗黑色素腫瘤的能力,其幫助程度甚至可與抗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給藥媲美,而雙歧桿菌加上免疫療法的合併療法可消除腫瘤。 (編輯推薦:心肌梗塞、心臟停止73分鐘後重生!黃健予:我僥倖賭這8項風險,輸了幾乎一條命)
除了後續的多項動物研究有類似發現外,相關發現更已在人類臨床研究獲得證實。例如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團隊針對接受PD-1 免疫抑制劑療法的黑素瘤病人進行糞便微生物菌定序分析,發現對治療有反應的病人組和沒有反應的病人組,兩組間的微生物群多樣項與組成顯著不同。對於療效較無反應的病人組,其腸道微生物菌群中的擬桿菌目(Bacteroidales)菌數較多,後續也進一步鑑定是多形擬桿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簡稱BT菌)、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結腸厭氧棍狀菌(Anaerotruncuscolihominis)等微生物菌。
最重要的發現是,對免疫治療有反應的患者組,腸道菌種多樣性較高,並且有較多的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 family)柔嫩梭菌屬(Faecalibacteriumgenus)菌群,由於病人的免疫力促進效果和抗腫瘤能力較佳,因此治療效果更好。
研究人員接著把兩組病人的糞便菌群移植到無菌小鼠的腸道,進一步發現,這些菌相同樣會影響小鼠的腫瘤與免疫反應:從有反應病人組接受糞便移植的小鼠,身上的腫瘤變小了,而且腸道中的柔嫩梭菌種(Faecalibacterium species)明顯較多,特定種類免疫細胞的數量也增加了。證實特定腸道菌群對調節身體的免疫系統可能有重要影響。
超級食物可以抗癌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2001年專家會議的定義,益生菌是「若攝取足量,可以為宿主帶來健康益處的活菌微生物」。發酵食物(如優格和康普茶)是常見的益生菌食品。益生元則是益生菌愛吃的食物,包含我們常聽到的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是植物的可食用部分,這些物質無法被人類的小腸消化和吸收,而是由住在大腸的共生菌經發酵作用進行分解。膳食纖維包括多醣、寡醣、木質素和其他植物性物質,常見於蔬菜、水果、穀類和堅果中。
腸道菌的健康,也對肺有影響?下一頁看看更多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