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食道逆流的咽喉逆流存在嗎?
臺灣相關學會曾經有針對約250位咽喉逆流病人進行實驗,實驗對象僅4成的客觀數據顯示有食道逆流的現象。這個實驗過程是將受測者分為2組,一組有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另一組則為單純咽喉逆流症狀,透過24小時酸鹼值導管來監測,發現有典型症狀的病人,不論是逆流到食道或逆流到咽喉,次數都比僅有單純咽喉逆流(沒有典型症狀)的多。
讓人感到疑惑的是,逆流次數跟程度都比較輕微,為什麼仍然有不舒服的感覺?透過食道壓力檢查與酸測試等2個方式,似乎能找到合理的答案:
【方式1:食道壓力檢查】
食道壓力檢查主要是用來測試食道括約肌與食道壁肌肉的力量(關乎食道蠕動功能)。結果顯示只有咽喉逆流的人,其食道肌肉較有力、蠕動功能比較好,所以胃酸一逆流到食道,可以馬上擠回胃裡,不至於在食道停留太久,對食道的傷害也降低。(※胃食道逆流的人通常食道肌肉較無力)(延伸閱讀/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測,抓出食道蠕動異常的逆流!)
【方式2:酸測試】
酸測試的主要目的是要測試黏膜的敏感度。透過與胃酸酸鹼值相當的強酸來刺激食道或賁門口,測試接觸酸的當下黏膜的反應。結果發現單純咽喉逆流的人,他的食道通常比較不敏感,感覺比較鈍,所以即使胃酸是逆流到食道後、才往咽喉衝,食道也不會覺得痛,僅有咽喉有感覺跟症狀。
有人吃藥會好,有人卻不見起色?
根據統計,符合[1]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如火燒心、食道胸口灼熱等。[2]橫膈膜疝氣,即橫膈膜裂孔大,胃向上位移、跑到胸腔。[3]肥胖病人。以上特徵其中一項,以制酸劑治療咽喉逆流,通常都會好(約6至7成會治療成功),若一項特徵都沒有,吃制酸劑則只有3成的機率會好。
就手術治療的效果而言,與藥物治療的效果息息相關:吃藥有效的,開刀效果才會好,吃藥沒效的,開刀效果很有限。這是因為不論是外科手術或內視鏡手術,多是以治療橫膈膜疝氣、賁門鬆弛來改善食道逆流為主。要評估腸胃科臨床症狀有無改善,經常以胃食道逆流評估問卷表輔助判斷,透過治療前後的生活情形、逆流症狀等,以2周、4周為單位,從病人自評分數來看改善程度,有助避免受心情、飲食、氣候等影響造成的不客觀。
作者介紹:吳文傑醫師,彰化縣員林市員生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著有《跨科會診‧終結胃食道逆流》等著作。專長:消化性潰瘍以及胃食道逆流/發炎性腸道疾病、消化道癌檢查及治療/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治療……等。 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消炎藥、胃藥都難解決的喉嚨卡卡?難找原因的咽喉逆流醫師這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