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肌肉醫生前的我③——意外的成果
我幫不了那些交給別人、交給物理治療師治療就能康復的患者。
因此,我決定在自己的診所內,用「肌肉醫生流.健身術」來指導患者結果,超乎預期的成果開始一一顯現。
連原本是腰腿虛弱、走路很吃力的老爺爺、老奶奶,都變得能夠正常地走路。有些人甚至還能頂著超過100kg的重量做深蹲。而且,並非只有1、2人這樣而已,幾乎所有認真健身的人,都產生了這樣的變化。
當然,更年輕一點的中高年人士只要開始健身,就能順利地提升數值。來治療運動傷害的年輕人也能治好患部、逐漸康復。
現在仍有銀髮族在我的診所內,以相當大的重量在鍛鍊肌肉。時常有人一看到這種景象,就問我:「他們是不是還有做什麼其他的訓練?」畢竟還是有人無法相信,骨外科醫師在工作之餘,開了一間診所兼健身房(提問者或許是這麼認為),竟能達到如此確實的健身效果。
而且還說,每週大約只做1次訓練。因為有點難以置信,所以才覺得,那些老人家一定也有去其他健身房做訓練。有些剛來診所健身的人也會問我:「沒有來診所的日子,該做什麼才好呢?」很多人都以為,想提升健身效果,除了做激烈的重訓之外,還要提高訓練頻率,高到跟「住進健身房」差不多。這種令人遺憾的想法已經廣為流傳,且深植人心。
但是,用這種令人遺憾的方式健身,不但沒什麼效果,還很容易受傷。我都建議患者們這麼做: 每週健身1次。1個部位搭配1項訓練,最多做30秒左右。
藉由高強度重訓,促使肌肉適應並增強——這是就是最適當的運動習慣。其餘的日子則不必做重訓。只要這樣做,就能確實提升重訓效果。
改善膝痛、股關節疼痛等疼痛
很多來到我診所的年長者,明明就沒什麼在動,卻告訴我:「一運動,膝蓋就會痛。」其實,這是錯誤的認知。運動並不是誘發膝蓋疼痛的主因。會這樣抱怨的人,大多都是因為老化與運動不足,導致肌力急速下滑。在很多案例中,引發疼痛的直接原因都是肌力衰退。
在運動不足與老化的影響下,肌力與肌肉都衰退了,所以才會引發「一運動就痛起來」的現象。這種人往往只需好好地健身,把弱化的肌力練回來,就能擺脫疼痛了。
當然啦,還是有人是因為膝蓋有其他問題,才引發疼痛的。但是,即便是這樣的人,也可以透過健身來強化膝蓋周邊肌肉,讓肌肉好好地支撐膝關節,以減輕膝蓋的負擔。這樣一來就能減緩疼痛或症狀了。光是健身就有機會「消除膝蓋疼痛」。很多膝蓋積水的人也表示「現在,膝蓋比較不會積水了」、「積水消失了」。
健身對於髖關節疼痛也有同樣的效果。肌力提升後,就有機會「減輕所有的疼痛」。也有人的走路姿勢因此改變,於是走起路來變得更輕鬆。雖然醫生都會建議髖關節狀態惡化的人接受手術,但如果能透過健身,讓它保持在良好狀態的話,那不就可以「延後動手術」了嗎?
有腱鞘炎的人,可以做划船訓練(尤其是機械訓練)來改善症狀。划船訓練不只能鍛鍊手腕,還會鍛鍊到全身上下的多種肌肉(以上半身為主)。除了手腕強化之外,還能連帶緩解腱鞘炎的症狀。很多受傷的國、高中生也會來我的診所求治。尤其,現在國、高中生的運動習慣愈趨兩極化。不是完全不運動的學生,就是熱衷於社團活動,以致練習過頭的學生。
若排除意外受傷的學生,那麼,那些在社團活動的運動中傷到某處的學生,肯定都有訓練過度(過度使用)的問題。身體無法承受練習帶來的負荷,所以「故障」了。而且,那是很難治好的「故障」。
有時候,學生會因為「醫生禁止」等原因,而完全停止練習,好好地休息。由於好好休息就跟靜養一樣,所以會使體力下降。「以這種狀態回歸運動場」,再加上「造成身體受傷的練習內容,幾乎不會有所改善」,便導致受傷事件頻繁發生。
有的選手就是因為反覆經歷這種事,所以到最後只能引退了。對於這樣的孩子們,我會建議:減少競技運動的練習量,並持續輔以健身。這樣一來,就能逐漸改善久治不好的「故障」。而且,很多人恢復後,狀態甚至變得比以前更好。
本文摘自《肌肉醫生的速效健身指南》/小島央(央整形外科院長)/台灣東販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一運動就膝蓋痛?健身找回肌力,就有機會擺脫所有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