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可依中毒的方式大致分類,不過,一般民眾常遇到的因食物受到細菌感染而吃壞肚子的反應,即為「細菌性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亦即因食物受到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感染,吃下肚後產生急性腸胃炎、腹瀉、腹痛等消化系統障礙。根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的衛教資料,常見的致病細菌包含腸炎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病原性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產氣莢膜桿菌等。
而諸如沙門氏桿菌、大腸桿菌等細菌,在氣溫25~30度容易增加,也因此隨著季節變動、天氣逐漸炎熱,當這類的細菌容易繁殖,就容易產生食物中毒。
預防食物中毒3原則
不過,即使天氣溫度適合細菌大量繁殖,東京農業大學教授、日本食品衛生學會副會長小西涼子表示,只要遵守3原則,即可防止食物中毒。簡單來說,便是食物不要沾到細菌、不要增加細菌、並且消滅細菌,便可防止不小心將細菌吃下肚。
原則1:不要碰到細菌
以食材不要被細菌接觸到為大前提,在碰觸食物前清洗雙手,並且保存肉、魚等食材時,使用保鮮膜、保鮮袋包覆。切魚、肉的菜刀務必仔細清洗,建議以蔬菜、肉/魚的順序使用砧板與菜刀。
原則2:不要增加細菌
亦即不要讓食品放在容易讓細菌繁殖的環境。食材買回家後盡快放入冰箱。
原則3:滅菌
由於大多數的細菌在75度以上、持續1分鐘的加熱便會死去,建議好好地加熱,並且仔細清洗使用完畢的調理器具。
中午沒吃完的菜,放著晚上再吃可以嗎?下一頁看看專家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