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消息:「打了疫苗要用多久的時間來恢復身體的免疫系統能力....正確的答案是從第一針到第二針...當我們體內形成抗體時,我們的免疫力是會大大的降低」
這是從頭到尾均錯誤的錯誤消息。首先,打完疫苗在形成抗體的時候,身體免疫力並不會降低,所以沒有「回復」之說。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解釋,人體的免疫系統並不會因為施打完疫苗後,產生免疫反應對抗病毒,就使得免疫力變差,而干擾免疫系統的運作。
中央研究院生醫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則表示,雖然免疫力不會降低,不過由於產生抗體仍需要一定時間,所以剛打完疫苗的時候保護力並沒有形成。
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也補充,由於此時抗體還未完全形成,因此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與一般人相同。若施打的是需要接種2劑的疫苗,則通常要在接種完第二劑的14天後才能獲得足夠保護力。
而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則建議,施打的兩劑AZ疫苗之間的接種間隔應至少相隔8週,若要或獲得更好的效益,則需間隔10~12周為佳。至於莫德納疫苗,則應至少間隔28天。
錯誤消息:「有些護士基本觀念錯誤,以往很多預防針都是皮下注射,所以手臂可以插腰著注射...新冠疫苗是肌肉注射,所以為了避免橈骨神經受傷,手臂要放下垂姿勢來打」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指出,接種新冠疫苗主要注射在手臂三角肌,由於橈骨神經病不在三角肌面上,只要接種正確部位就不會傷到神經。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高靖秋澤表示,只要民眾放輕鬆,臨床進行肌肉注射時,手臂要插腰或是自然下垂都可以。
部分錯誤:「長者高溫打疫苗要注意,應等身體狀況平穩再打疫苗,以防打完疫苗後因急性免疫反應而過敏,造成冠狀動脈急速收縮、引發心肌梗塞」
該消息為部分錯誤。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高溫確實會對心臟產生影響,並且民眾確實有可能因為大量流汗、缺水而導致血液變得黏稠,增加發生血栓風險。
因此長者或在高溫環境下排隊接種疫苗,可以攜帶雨傘遮蔽陽光,能有效降溫。此外,水壺也一定要帶,能補充水分。若室外溫度過高,也可以在脖子後放一條濕毛巾,再用小電扇吹,幫助體溫降低。但是,高溫與疫苗的過敏反應沒有任何關係。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鍾飲文則指出,疫苗會直接引起死亡的是「過敏性休克」(窒息死亡),這個反應會急性發生,這也是疫苗接種者需要在現場停留30分鐘的原因。並不會返家後過數天才發作,並且也與心血管疾病無關。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股票弱水三千,只取兩瓢飲!施昇輝不靠明牌年賺18%:我沒想大賺,睡得著覺就好
- Delta變種病毒流感化,症狀不再是嗅覺喪失!分辨感冒和確診何時該快篩?
- 打完疫苗發燒很正常!來自各科醫師的呼籲:接種前後這4件事不要做
揉接種處會血栓?手插腰注射才不會傷神經?專家為謠言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