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解的飢餓!是身體想吃,還是情緒想?
時不時嘴饞、本來不餓看到同事吃東西也想吃、一有壓力就吃得更多⋯⋯,小心這類非生物性飢餓,可能讓你陷入減重失敗的循環。
沒人喜歡感到疼痛,可是疼痛是保護我們不受傷的重要機制。
長大的過程中,疼痛教導我們滾水不要碰、切菜要小心。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去拔了貓皇的鬍鬚,被貓爪抓了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要這麼勤奮地每天挖貓沙、餵罐罐,把貓貓伺候地服服貼貼。
有一種罕見疾病叫先天痛覺不敏感症,這類病患完全感覺不到痛,學不會要保護自己。曾有患者把骨頭撞斷、舌頭咬一塊下來,旁人驚聲尖叫,自己卻完全不當一回事。
這類患者如果成功活到成年,身上都是坑坑疤疤的。無法感覺疼痛的人,很容易受重傷。
在我們的經驗裡,受傷了才會痛,所以我們很直覺的會把這兩件事情連接在一起。膝蓋痛,就想到十字韌帶、半月板;下背痛,會不會是椎間盤突出?
你感覺到的餓,是真的餓嗎?
但在科學上,疼痛不是那麼直觀的事情。相對的,當代科學認為疼痛是生物、心理、社會三個因子,在複雜交互作用之後,由大腦解讀出來的一個感受。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感到霧煞煞,這跟減重瘦身有什麼關係呢?
這是因為飢餓跟疼痛一樣,是一種主觀感受,也是身體向我們對話的方法。例如史考特每天進行16:8斷食,每天到中午12點如果還沒吃飯,肚子就會有一點微微餓的感覺。這是身體在提醒我:時間到了,該吃飯了。
可是生物性因素不是飢餓產生的唯一原因,大家都有經驗,壓力大的時候會吃不下飯,比方說:
- 中午跟客戶做重要的簡報,老闆在台下磨刀霍霍,似乎只要說錯一個字,回去就要被修理。
- 博士班口試前心裡惴惴不安,不斷思索指導教授到底有沒有要讓我畢業的意思啊?
- 股票大跌,光一個早上就損失了一個月薪水,現在連泡麵都吃不下了⋯⋯
這些都是心理狀態,影響飢餓感的例子。
早上簡報結束了,看老闆的表情,我應該沒搞砸吧?回到辦公室,心情總算可以放鬆,這時發現同事正在開團訂雞排,一下子肚子就開始咕嚕咕嚕叫了。晚上回家發現家人在吃泡麵,原本已經吃飽的你,還是忍不住跟著撕開一碗泡麵跟著吃起來。甚至手機上無意瞄到買pizza 送炸雞的廣告,或是網紅吃米其林餐廳的食記,都會讓你突然想吃東西。
看到別人在吃東西,所以我也想吃,這就是社會因子對飢餓感的影響。
你的飢餓不一定真是飢餓!下一頁看看醫師分析更多辨別「假性飢餓」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