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半膝手術讓人生下半場趴趴走不受限

33,087 收藏0
膝關節是活動時重要的關節之一,也是退化性關節炎常發生的部位,國內50歲以上每2人就1人有退化性關節炎。但台灣許多長輩因為害怕開刀而延誤就醫,多會自行使用外用或內服的止痛藥,一忍就是五六年、甚至長達十年以上,除非痛到受不了否則不輕易求醫,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退化性膝關節炎好發於下肢關節,減重、運動、保守治療可部分改善


「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人體受力較大的下肢關節,夾在骨頭間的軟骨逐漸失去彈性、變薄,最後完全磨損,骨頭和骨頭直接摩擦,就會出現腫痛發炎等不適症狀。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張書豪醫師表示,退化性關節炎的成因以年齡增長的自然退化為大宗,如果是運動選手或粗重勞動工作者,平日運動過度也較容易造成關節退化,還有曾經受傷、骨折,罹患慢性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發炎也可能侵入關節,使關節面臨退化危機。

目前對於退化性關節炎的保守治療,張書豪醫師指出,患者可以先從生活調整如減重、運動方面著手,如果體重過重,建議透過健康的減重方式,減輕體重的7-10%,運動可從事有氧運動及肌力訓練,醫師也可能給予藥物或注射治療(玻尿酸、PRP、類固醇等),這些非手術的治療方式,都可以部分改善關節炎的症狀,病況較輕微時也可能達到完全緩解症狀的效果,但是經過半年以上或短時間內關節有過度使用,關節炎就可能再度發作。

止痛藥傷胃恐洗腎,拖延治療讓雙腳都受害!保守治療無效就應考慮手術


如果只是仰賴止痛藥,拖延接受治療的時機,張書豪醫師認為,長期且大量地服用止痛藥可能會傷胃,也可能造成腎功能下降,甚至導致必須洗腎的後果,另一方面,當患者其中一側的膝蓋感到疼痛不適卻拖延就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會不自覺地避免使用這隻腳,以至於另一側的健康膝蓋要承受較多的力量,長期過度負荷也會加速膝關節的退化,最終兩側膝蓋都逃不過退化性關節炎的命運。

而另一個治療選項,就是動手術更換人工膝關節。張書豪醫師提到,由於手術屬於侵入式的治療,不少患者擔憂復原較慢,或是無法復原得很好,甚至會害怕手術失敗使狀況更糟。但張書豪醫師認為,當保守治療無效,退化性關節炎的不適對患者生活品質已經造成嚴重影響,就可以考慮手術,至於如何判定手術時機,通常會在問診時跟患者討論,「一般施打玻尿酸可以撐到半年左右,如果之前打了有效,最近打了沒效、還是很痛,或是打了之後只撐了幾星期,那也算是保守治療失敗,就可以考慮手術。」

傳統手術的傷口大、恢復久、活動受限?軟骨輕微磨損患者有新選擇!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傳統手術,指的是「全人工膝關節」的置換手術,將合金與塑膠構件組合成的人工膝關節,固定在股骨、脛骨、髕骨損壞的關節面上,整個取代病變的膝關節,張書豪醫師指出,傳統的「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不僅手術的傷口比較大,患者恢復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活動度也比較沒辦法100%跟正常的腳一樣,患者動完手術後能夠完全蹲到底的比例並不高。

但是國內從2018年起引進「英式活動半膝」,為部分關節退化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張書豪醫師說明,「統計上大多數磨擦的是內側軟骨,半膝人工關節就是針對有磨損的腔室去置換,不用把其他完好的軟骨也一併犧牲掉」,因此「英式活動半膝」有恢復快、傷口小、疼痛程度小甚至完全不痛等優勢,而且患者恢復之後的功能及彎曲角度都跟正常人差不多,幾乎可以完全蹲到底。只是英式活動半膝的適應症比較狹窄一點,「假如軟骨有好幾個地方都磨損嚴重,不只有內側,就不太適合,但是若接受英式活動半膝的置換手術,英國的一份追蹤報告顯示,經過20年有九成的患者都不用再接受另一次膝關節的手術」。

全人工膝關節VS英式活動半膝



及早治療就能及早擺脫膝痛之苦,活動無礙、生活更優質!


對於仍在猶豫不決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張書豪醫師也分享了患者涂先生的真實故事,鼓勵大家提起勇氣及早接受治療,「涂先生從事建築營造業,工作上常常需要爬上爬下、搬東西,要監工,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後拖延了很久,曾經試過其他保守治療、吃藥打針,但後來因效果有限才因雙膝內側疼痛前來求診。當時照X光,發現他的內側關節腔室嚴重磨損,經過仔細評估之後,我建議他進行英式活動半膝的置換手術,兩腳間隔兩個月後分別手術完,他恢復得很好,幾乎手術完就馬上下床可以走路,過1-2星期就沒看到他拿拐杖了,到現在他已能運動慢跑、工地走動、上下樓梯,日常生活不再因疼痛而受到限制了,當然也成功找回優質的生活品質!」


輔大醫院 張書豪醫師

▲更多關節與骨頭知識 歡迎進入骨哥論壇: https://bonebro.com/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