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減少聚集、聚會的活動之外,其他日常場合是否也有影響?美國德州德克薩斯醫學會於去年時,就以一張表格分類了39種日常活動風險,讓民眾參考並評估疫情緊張時期的活動必要性。
避免群聚集會、口罩戴好為防疫危險期最高原則
相關單位一再宣導避免涉入群聚活動,根據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的說法,多人共處一個空間時如演唱會,你無法確保是否會有人受不了空氣的沉悶,而脫下口罩透氣。一個小輕心,都提高病毒傳染的機會。
一張表列出活動場合風險程度 室內活動未必就安全
至於外出採購、用餐、健身房等一般活動場合是否也有染疫的風險呢?美國德州德克薩斯醫學會於去年就在官方推特上分享「疫情間活動風險等級表(Know your risk during COVID-19)」,據外媒報導,這份表格是由德州14名公衛專家,分析比較德州當地人在夏天常見活動的資料而來,他們並將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活動分成5個風險程度、9個等級,協助民眾評估進行活動的必要性。
風險程度 | 風險等級 | 活動場合 |
低風險 | 等級1 |
|
等級2 |
|
|
中低風險 | 等級3 |
|
等級4 |
|
|
中度風險 | 等級5 |
|
等級6 |
|
|
中高風險 | 等級7 |
|
高風險 | 等級8 |
|
等級9 |
|
— Texas Medical Association (@texmed)
身體接觸越近時間越久 危險指數提高
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也曾在臉書轉貼分享,並表示該量表的分級風險評斷,是根據飛沫接觸與否及人數多寡和空間、時間等列風險高低指數,活動行為的相對安全指數,則依照距離遠近和身體接觸時間短作判別,拉開相距位置和縮短接觸時間風險即較低。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